烏魯木齊境內唯一的沙漠——米東區北部沙漠,將利用光伏技術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既能滿足首府工業發展能源之需,也減少碳排放,推動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社會發展齊頭并進。
4月29日,在深圳市舉行的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深圳招商推介會上簽約的5個總計17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拉開了米東區光伏發電項目發展序幕。
此次深圳之行,米東區招商團吸引了珠三角企業的注意,現場簽約項目12個,計劃總投資1176余億元。
政策引導,用好沙漠資源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米東區北部沙漠以東道海子為中心,屬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距市中心約100公里。烏魯木齊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加快東道海子旅游區的建設。米東區在加速沙漠旅游探險區建設同時,注重利用好沙漠的光熱資源,做好光伏發電項目。
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裝備制造、硅鋁基材料等產業集群發展,為以硅為主要原材料的光伏產業提供了基礎。600萬千瓦農光牧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市場開發部經理鐘為延說,在米東區發展光伏產業,看中烏魯木齊首府的區位優勢與沙漠獨特的光熱資源優勢,同時也看中近年來烏魯木齊快速發展的硅基新材料產業。項目計劃投資240億元,建設期3年,將建成新疆排名靠前的光伏基地。
5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方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閆建設說,國家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讓企業對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充滿了信心。米東區北部沙漠緊鄰甘泉堡經開區等,光伏發電既能滿足周邊企業清潔能源需求,還將實現光伏發電上網出疆。閆建設說,他們的光伏發電將首先滿足甘泉堡經開區及米東區企業發展之需,最終目標是實現光伏電上網,促進經濟發展。
“按照本地為主、余量上網的原則,我們光伏電能大部分將以滿足本地發展為主!辩姙檠诱f,他們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贏,為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力量。
打造農光牧互補產業新模式
五個光伏發電項目中,兩個定位為為農光牧互補產業新模式。農光牧互補是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無污染零排放的特點,與高科技種養殖業有機結合的產業模式,在設施農業部分或全部向陽面上鋪設光伏太陽能發電裝置,既具發電能力,又能為農作物、食用菌及畜牧養殖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600萬千瓦農光牧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將打造光伏發電及荒漠化治理產業園區為一體的項目。初步計劃以治沙為重點,通過農牧業園區荒漠化治理實驗基地、飼草草業修復生態養殖園區、新能源園區等,打造產學研為一體的新型光伏產業園 。 在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光伏產業對于促進農牧民增收就業,改善農牧區用能源條件意義重大。
“該項目將充分利用光伏產業板下空間,發展牧草種植、養殖等,既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又能起到防風固沙、修復生態的作用,同時通過飼草種植助力畜牧業發展!辩姙檠诱f。
合肥中南光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3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將建設農牧文旅光儲一體化項目。項目負責人介紹,他們計劃在米東區建設光伏發電與現代化農牧業、沙漠旅游業結合的一體化生態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