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愿景下,新能源發展勢頭猛進。
2020年9月22日,中國就向世界宣布了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獲得了歐盟及世界各國的廣泛贊譽。
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推進人類能源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此背景下,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是實現我國碳中和路線圖的關鍵。預計到2050年,新能源發電可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80%,其中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量累計占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
這意味著,碳中和“路線圖”在提升新能源長期景氣度的同時,光伏作為新能源領域極具全球競爭力的行業,勢必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
光伏發電替代優勢明顯
據了解,在當前新能源的應用中,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角。
“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最低中標電價紀錄被不斷刷新!眲h元介紹說,例如去年8月,葡萄牙報出1.32美分/千瓦時的中標電價,約合人民幣九分錢,成為當前全球光伏電站最低中標電價。
同時,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數據顯示,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今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降低到0.26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絕大部分煤電。
在劉漢元看來,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則更加明顯。以消費端為例,交通運輸用油約占我國每年原油消費的70%,而燃油汽車百公里油費約為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費的4到5倍,因此以輸出的等效能量計算,消費端的電價為油價的1/4到1/5。目前,世界原油價格為40-50美元每桶,故等效能量的電價成本約為10美元左右。當前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因此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每年發出的電力,相當于五千萬噸石油的當量。從全球看,我國形成了世界領先的完整光伏產業鏈,全球70%以上的光伏產品都是中國制造,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200億美元?梢,光伏產業有望成為當前及未來促進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生力軍。
“無論是光伏、風能等新能源已形成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總體條件,還是環境與資源不可持續、節能減排的現實需求,我國都有足夠的理由和條件,在不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的前提下,制定更積極的減排目標! 劉漢元曾建議,“ ‘十四五’末,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2%,甚至更高,進一步加快我國的碳中和進程!
顯然,這也是我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的底氣所在。
光伏裝機量刺激產業鏈繁榮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48.2GW,同比增長約60%,累計裝機規模已達253GW;在制造端各環節,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4.6%、19.7%、22.2%和26.4%。去年,光伏累計裝機量、新增裝機量、多晶硅產量、光伏組件產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據不完全整理,未來五年規劃之中,光伏年新增裝機規模67GW以上。
下游爆發的裝機需求也激發了光伏全產業鏈價格上漲。比如182單晶硅片價格在4月環比上漲超6%;根據廣州發展等企業最新的光伏組件招標報價,組件龍頭報價從前期的 1.60~1.65 元/W上漲至1.70~1.75 元/W 水平。但環節中漲幅最大的還是上游的硅料。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10.5萬~11.4萬元/噸,成交均價為11.08萬元/噸,環比上漲4.23%。最上游硅料環節創2020年9月以來的新高,硅料漲價幅度較大。
從下游裝機需求和光伏裝機指標看,上游漲價影響環節漲價的邊際效應并未影響到終端需求。但從市場供需結構看,上游硅料的緊缺程度已顯露無疑。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分析,多晶硅料現階段仍供不應求,漲價仍然是下游對硅料的緊迫需求推動。
“2021年硅料供給非常緊張,尤其是三季度開始,四季度會到新高點!蓖ㄍ煞莞倍麻L嚴虎表示,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各個環節來看,硅料仍然維持全年緊張的情況,而其他環節更多還是體現季節性波動的特征。
嚴虎預估,預計行業在2022年有效釋放的新增產能,理想狀況下有10萬噸 ,“硅料價格大概率維持在高位!
實際上,硅料環節是高度集中的行業。新特能源、新疆大全、通威股份、東方希望、保利協鑫這五家掌握了國內超50%的硅料份額。不過,通威股份是少有在今年擴產多晶硅料產能的企業,比如四川樂山二期產線將在10月底建成;云南一期將在12月底建成。
隨著通威硅料市占率的提升,其市場議價能力也將得到強化,這意味著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再分配將向上游靠攏。而從價格傳導來看,硅料漲幅遠遠高于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環節,這也印證了硅料在組件端成本占比不高,終端對上游價格敏感性較低。
通威股份120億加碼產業鏈
正是基于下游對硅料的強勁需求,頭部企業通威股份也交出了一份靚麗的年報。
年報顯示,2020年,通威股份完成營業收入442億元,同比增長17.69%,實現凈利潤36.08億元,同比增長36.95%,扣非后凈利潤為24.09億元,同比增長4.06%。
需要注意的是,通威股份2020年旗下光伏業務營業收入首次超過傳統農牧業務。2020年,通威股份光伏業務板塊完成營業收入225.02億元,同比增長26.41%,而農牧業務營收209.36億元。
在通威股份的光伏板塊中,硅料環節備受關注。去年三季度到現在的光伏擴產潮里,硅料需求迎來暴漲,價格漲幅遠遠超過其他環節,進一步堅定了通威加碼硅料投資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