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可以說給出了未來這兩個部委支持儲能的模式。在此,聯盟為大家解讀一下,力求一眼看懂。
(來源 :微信公眾號“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
文件重點一
明確提出新型儲能的概念,即除抽水蓄能之外的電儲能技術,并且提出到2025年,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
文件重點二
對應用儲能的模式進行了排序,即,“大力推進電源側,積極推動電網側,積極支持用戶側”。從這個表述來看,發改委和能源局在短時間內是主要推動電源側的儲能發展,對用戶側的儲能排序是最末一位。這樣的安排,估計還是因為電源側的好落地,基本就是讓風電、光伏按照一定比例配裝儲能就能很快實現目標,但是用戶側的儲能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融資都還在摸索階段。
文件重點三
文件提出,研究建立儲能的參與市場的一些標準和條件,為未來儲能獨立加入電力市場打基礎。儲能進入電力市場需要電力市場先進化到一定的生態,現在看來這個時機接近成熟了。
文件重點四
文件提出,“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研究建立和建立,兩字之差,情況大有不同,看樣子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的容量電價很快會有說法了。另外,文件還提到“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什么叫“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現在并不清楚,但是這個明顯和抽水蓄能不進輸配電價的政策是很不一樣的。這個政策會激勵電網建立替代性儲能設施,輸配電價將隨之上升。
文件重點五
文件提出,“健全‘新能源+儲能’項目激勵機制”。只能說風光加配儲能,是大勢所趨了。領導就是這個思路。
其余文件的表述,完善儲能建設運行要求,備案并網流程等,都是常規說法,在此不再贅述了。此次征求意見稿特地還出了一個編制說明,主要也是說現在階段是儲能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從字面意思看起來,領導是了解現在市場的發展階段的,因此才選擇電源側儲能這種短期內見成績的,先把量再撐一把。預計后面伴隨著電力市場的改革,儲能系統安全性的提高,再搞用戶側儲能。
本次解讀,僅限于4月21日這版的征求意見稿,未來政策以實際發布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