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1年浙江全省電力平衡全面趨緊,夏季、冬季高峰存在硬缺口。如遭遇極端天氣或特高壓故障、天然氣供應受限等情況,迎峰度夏、度冬電力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闭憬“l改委、浙江省能源局日前發布的《關于印發2021年度浙江省電力電量平衡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受電力需求剛性增長和近年省內電源投產嚴重不足影響,今年浙江省電力平衡將進一步趨緊。
浙江并非個例,去年湖南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有序用電現象。有業內人士預測,四川、重慶、江蘇、云南、湖北、廣東等地“十四五”時期電力同樣將出現缺口,目前全國電力系統有效容量不足,供需挑戰較大。
多地或出現較大缺口
浙江早在去年就為電力供需趨緊形勢打了“預防針”。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能源局去年5月發布的《關于印發2020年度浙江省電力電量平衡方案的通知》指出,電量平衡存在一定缺口。
從“一定缺口”到“硬缺口”,浙江的電量平衡問題正在凸顯。上述《通知》指出,統籌浙江省內和省外電力供應能力,2021年浙江省全社會電力供應能力在7583-9600萬千瓦之間。夏季7、8月高峰最大供電能力為9600萬千瓦,高峰電力平衡將出現200萬千瓦左右的缺口;冬季12月高峰最大供電能力為8360萬千瓦,電力平衡存在100萬千瓦左右缺口。
浙江并非首個高峰時段存在電力硬缺口的省份。去年12月舉行的“2020年湖南電力迎峰度冬動員暨防凍融冰視頻會”上,國網湖南電力相關負責人透露,2020-2021年迎峰度冬期間,湖南電網存在300-400萬千瓦缺口。
湖南之后,江西、浙江等地也相繼發布有序用電通知,內蒙古、山西、甘肅三個能源送出大。▍^)也經歷不同程度的錯峰限電,多地電力供應出現短缺。
電規總院2019年發布的《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8》預測,我國東中部多個省份和地區未來三年內將持續或迎來電力供需偏緊、緊張。
有效容量不足是共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告訴記者:“我國電力行業是在長期缺電‘限電’背景下走過來的,原來是硬缺電,根本用不上電,自然沒有電量。2010年以后,供求相對寬松,限電不再是常態,而是逐漸轉變為確保短期系統平衡的一種措施。不過短期的電力短缺,仍可以描述為尖峰時段的電量短缺。”
其實,早在2002年,全國范圍內先后就有12個省區執行“拉閘限電”,彼時全國發電裝機不足3.6億千瓦。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已達到22.2億千瓦。裝機增長了6倍,大范圍缺電為何還會出現?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就限電的幾個省而言,盡管背后的直接原因有所不同,但核心原因都是容量投資未獲得充足激勵,電力系統高峰時段有效容量不足,雙控影響電量供應,導致系統可靠性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有效容量,即能主動適應負荷波動特性而調整,并主要增加出力的裝機!半娔芰砍穗娏恳,還存在電力的要求,電量生產能力過剩不等于電力過剩,即銘牌容量總和不等于有效容量總和。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波動間歇特性不變、全額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弊端凸顯的情況下,當前電力系統有效容量主力仍然是煤電機組!鄙鲜鰳I內人士表示。
馮永晟表示,現在多省存在“硬缺口”現象涉及多方面原因,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外來電優先消納,本地煤電受雙控和煤價影響,電力市場設計仍缺乏合理的成本回收機制等。這些供給側原因加上負荷驟然飆升,特別是受外貿訂單的刺激,自然加劇短期供求緊張!案旧,這幾年的改革并沒有充分重視‘容量充足性”這一電力市場所必須關注的核心問題!
需求側資源處“沉睡”狀態
浙江某售電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浙江通過需求響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力供需矛盾!半娏π枨髠软憫,即電力用戶根據價格或激勵措施改變用電行為,通過減少或增加用電,促進電力供需平衡。但目前電力需求側的價值只挖掘到‘冰山一角’,很多需求側資源處于‘沉睡’狀態!
馮永晟認為,即使是同樣的限電規模,不同處理方式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完全不同。在計劃配置下,這種信號通過非自愿的強制限電傳遞,代價高昂,比如很多被限電的企業用戶原本可以創造的經濟價值,遠高于少用電產生的電費節約。同時,很多沒被限電的用戶,反而沒有迫切的用電需求,適宜被限電。
浙江乃至全國如何應對新一輪的“硬缺電”?馮永晟建議,應該強化電力體制改革,通過市場傳遞信號。“市場的作用,特別是現貨市場,能將很大一部分非自愿限電轉化為用戶的自主選擇,并盡可能吸引發電側資源參與平衡,這也是建立電力市場的初衷。這時,比如手中有訂單的企業,即使面對更高電價也愿意支付更多電費,仍然能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那就不應該被限電。部分沒有生產需求的企業,則可以選擇不用電以節省電費!
“要想需求側響應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需要給予需求側資源主體市場地位,建設完整市場體系。從品種上說,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都是需求側資源重要的參與方,其商業模式亟待建立!鄙鲜鍪垭姽矩撠熑吮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