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陜西發改委發布了陜西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項目示范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稱,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根據《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陜西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等要求,擬在全省范圍內推進一批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示范項目。據了解,新增跨省跨區外送通道和增量“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不在本次申報范圍之內。
根據項目示范有關要求,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示范,需結合電源規模、出力特點和送出消納能力、負荷特性等,優化確定各種電力要素的規模與配比,評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探索建立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應提出負荷側調節響應能力的方案,項目每年可再生能源電量不低于2億千瓦時且消納占比不低于總電量的50%。
推進多能互補項目示范方面,對于神府至河北南網通道、榆橫至山東濰坊電網通道,鼓勵優先通過靈活性改造提升調節能力,結合送端新能源開發條件和出力特性、受端系統消納空間,努力擴大就近打捆新能源電力規模。跨省跨區增量“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由省發展改革委統籌規劃,不在本次申報范圍之內。省內消納的“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原則上應為非煤電一體化機組。多能互補示范項目應提出充分發揮電源側靈活調節作用或合理配置儲能的具體方案,確保項目不占用系統調峰能力(或不增加系統調峰壓力)且每年提供清潔能源電量不低于20億千瓦時。
根據文件,原則上一個集團公司源網荷儲和多能互補各申報1個示范項目,項目申報方案應達到初步可研深度,經各市組織行業權威專家研究論證后于5月10日前報送陜西省發改委(能源節約和新能源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