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12時17分,北京市119指揮中心接報豐臺區南四環永外大紅門西馬廠甲14號院內儲能電站起火的警情,調派15個消防站47輛消防車235名指戰員到場處置。14時15分許,在對電站南區進行處置過程中,電站北區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發爆炸,導致2名消防員犧牲,1名消防員受傷(傷情穩定),電站內1名員工失聯。
經初步調查了解,起火現場為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技術有限公司儲能電站。事發前,該電站正在進行施工調試。16日23時40分,明火被徹底撲滅,現場仍在進行冷卻降溫處理。事故原因和財產損失正在調查之中。
其實類似的事故此前在美國也發生過,當地時間2019年4月19日下午5點左右,美國亞利桑那州西谷菲尼克斯郊區的電網側儲能設施冒煙且發出警報,相關負責人員報警,消防員在進入檢查時突然意外,儲能發生爆炸并造成了消防員受傷。
“集美大紅門25MWh 直流光儲充一體化電站項目”是在2019年3月正式投入運營的,由北京福威斯油氣技術有限公司開發。項目包括25MWh磷酸鐵鋰電池儲能,一期1.4MWh屋頂光伏和94個車位的單槍150KW大功率直流快速充電樁。
急需標準流程
時至今日,儲能仍是新鮮事物儲能電站建設、運維等都沒有標準的流程。有儲能企業從業人員也向北極星儲能網表達疑惑:“目前開展儲能項目到底想要什么樣的手續?”他表示為開展儲能業務,已經跑遍了發改委、工信、消防部門,但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
北極星儲能網也咨詢了相關項目負責人,他也表示目前行業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儲能項目的開展實施并沒有規范的備案流程,對于儲能電站安全方面是否需要提交備案或證明,他表示“只要項目地、業主單位能接受”,就可以開展實施。
我們建議,鑒于火災事故可能與電芯安全、系統安全、電氣安全以及施工安裝等多個不確定因素相關,且部分證據可能會在燃燒過程中消失或發生變化,原因分析比較復雜,所以各個環節都應該制定相關的標準流程,引以為戒。
電站消防技術在進步
儲能出現的時間還比較短,儲能電站還未走完全生命周期,還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階段,對于新事物的認知,大眾普遍會有放大意識。
隨著技術進步和經驗的積累,現在系統安全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電氣隔離與物理隔離相結合。每個艙之間采用物理隔離,艙與艙之間都裝有防火巖棉,一旦電池熱失控后,艙室之間完全獨立,此時艙內會觸發水消防,這樣設計可保證在某一艙內出現火情,不會蔓延到其它艙室,當電池發生熱失控后,將火災影響降低至最低范圍。采用單個電池艙浸沒式水冷卻系統,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杜絕電池二次復燃問題。
此外,集裝箱內可配置可燃氣體監測、煙溫感傳感器,可聯鎖啟動停機及水冷卻系統,電氣設備配置滅火效果更好的氣溶膠,整個儲能系統配套多種消防系統方案,多方面保障儲能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儲能還處于產業發展早期階段,應該用發展眼光看問題。國家層面應盡快制定相關的標準流程,使儲能建設以及運維有據可依;行業主管部門積極組織事故調查分析,給后續的產業發展提供借鑒;儲能產業從業者引以為戒,守好安全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