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聚焦|數說能源視角下的“中國與世界”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時間:2021/4/15 17:14:46 用手機瀏覽

2020年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指出新時代中國能源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新道路,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努力實現開放條件下的國家能源安全。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源自國網能源研究院《全球能源分析與展望2020》報告,采用詳細可比的國際國內數據,選取一次能源、終端能源、電力供需、能源設備、碳排放、人均水平等指標,數說能源視角下的“中國與世界”。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作者:李江濤等)

一次能源:增速放緩、結構優化、依存攀升

中國是全球能源消費重要引擎,近年增速出現放緩跡象。2000~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從16.1億噸標準煤增至47.0億噸標準煤(非特殊別說明,本文采用國際能源署統計口徑,2019年數據為估算),年均增長5.8%;占全球的比重從11.3%升至22.9%,近年比重提升有所放緩。分年代看,2000~2010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8.4%,全球為2.5%;2011~2019年,中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速降至2.9%,全球降至1.3%。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同比增長2.2%(中國國家統計局),預計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同比下降5%左右,反映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率先實現有效控制、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見圖1)。


中國能源消費增長帶動進口規模持續擴張,自給率總體處于較高水平,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00~2019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從16.1億噸標準煤增至38.5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4.7%;占全球的比重從11.2%升至18.3%;能源凈進口量從0.4億噸標準煤增至11.0億噸標準煤,自給率從99%降至82%,總體仍處較高水平。

煤炭:中國煤炭產量從10.2億噸標準煤增至27.7億噸標準煤;2006年轉為凈進口國,2019年達2.1億噸標準煤,自給率為97%;中國煤炭消費從9.5億噸標準煤增至28.5億噸標準煤,低于2013年28.9億噸標準煤的峰值,占全球的比重從28.7%升至2010年以來的50%左右,2019年為53.3%。2020年,中國原煤產量38.4億噸(中國國家統計局),比上年增長0.9%;煤炭進口3.0億噸(海關總署快報),比上年增長1.5%(見圖2)。

石油:中國石油產量從2.3億噸標準煤增至2.7億噸標準煤,連續四年低于2015年3.1億噸標準煤的峰值;凈進口規模從1.1億噸標準煤增至7.3億噸標準煤,對外依存度從26%快速攀升至70%;中國石油消費從3.2億噸標準煤增至9.0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比重從6.0%持續升至14.0%(見圖3)。2020年,中國原油產量1.9億噸(中國國家統計局),比上年增長1.6%;原油進口5.4億噸(海關總署快報),比上年增長7.3%;對外依存度進一步升至73%(中國石油)。

天然氣:中國天然氣產量從0.3億噸標準煤增至2.1億噸標準煤;2007年轉為凈進口國,2019年達1.7億噸標準煤,對外依存度從2007年的2%快速攀升至40%;中國天然氣消費從0.3億噸標準煤增至3.5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比重從1.0%升至7.4%(見圖4)。2020年,中國天然氣產量1888.5億立方米(中國國家統計局),比上年增長9.8%;天然氣進口1.0億噸(海關總署快報),比上年增長5.3%;對外依存度進一步升至43%。

化石能源仍占據中國能源消費的絕對主體地位,煤炭占比遠高于石油、天然氣。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占比分別為60.7%、19.2%、7.5%,合計高達87.4%,雖較2011年的91.6%有所下降,但仍占據絕對主體地位。在全球層面,2019年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占比分別為26.1%、31.4%、23.2%,合計為80.7%,低于中國6.7個百分點。對比來看,中國煤炭占比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石油、天然氣占比仍偏低(見圖5、圖6)。


中國非化石能源發展為全球能源轉型作出重要貢獻。2019年,中國水能、核能、非水可再生能源(不含生物質能)、生物質能的占比分別為3.3%、2.7%、3.0%、3.6%,其中水能、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較全球平均水平分別高0.7、0.5個百分點,核能、生物質占比較全球平均水平分別低2.3、5.7個百分點。2020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與國際能源署數據并非同一口徑)。

水能:中國水能利用規模從0.3億噸標準煤增至1.5億噸標準煤,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64%;占全球的比重從8.5%升至29.6%,于2001年突破10%、2010年突破20%。

核能:中國核能利用規模從0.1億噸標準煤增至1.3億噸標準煤,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166%;占全球的比重從0.6%升至12.3%,2011年突破3%,此后進入較快提升通道,主要是中國保持一定規模新增投產,而歐美部分國家部分核電站按期退役或提前關停。

非水可再生能源:中國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從0.04億噸標準煤增至1.4億噸標準煤,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33%;占全球的比重從4.4%升至28.0%,于2008年突破10%、2013年突破20%,呈現加速提高態勢。

生物質:中國生物質能利用規模從2.8億噸標準煤降至1.7億噸標準煤,主要是薪柴等傳統生物質能利用減少,而同期全球生物質能利用規模從14.1億噸標準煤增至19.0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比重從20.1%降至8.9%,2012年跌破10%,反映出中國持續而快速的能源現代化進程。

終端能源:工業占比大,煤炭比重高

工業部門占據中國終端用能最大份額,貢獻全球工業用能增長的七成左右。2000~2019年,中國終端能源消費從11.2億噸標準煤增至29.9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比重從11.1%增至20.6%,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42%。分部門看,2019年中國工業部門占比為48.4%,而全球平均水平僅28.6%,2000~2019年中國工業用能貢獻了全球增長的69%;交通占比為15.8%,總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但與全球平均水平的29.1%相比仍存明顯差距;居民占比為16.8%,從2000年的35.6%大幅降至2012~2015年的16%左右,近幾年略有上升,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1.2%;商業占比為4.5%,較2000年提高1.5個百分點,而全球平均水平保持在8%左右(見圖7)。

中國終端用能中煤炭占比仍偏高,電氣化水平快速提升。2019年,中國終端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天然氣、電能、熱能及其他占比分別為28.9%、26.2%、8.2%、26.1%、10.6%,其中煤炭占比較2009年44.4%的峰值出現快速下降,但較全球10%左右的平均水平仍明顯偏高;石油占比總體呈現上升態勢,但較全球40%以上的平均水平仍明顯偏低;天然氣占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但較全球16%左右的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電能占比(電氣化水平)在2000年11.4%的較低基礎上快速提升,于2009年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9.6%)6.5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升至約27%;熱能及其他占比從2000年的28.8%逐漸下降,2019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5%)2.9個百分點(見圖8)。

中國貢獻全球電力增長的一半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自2010年以來快速提升。2000~2019年,中國發電量從1.4萬億千瓦時增至7.4萬億千瓦時,占全球的比重從8.8%升至27.4%,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52%。2019年,中國煤電、氣電發電量占比分別為63.7%、5.3%,合計接近70%,其中煤電占比自2013年以來年均下降1.9個百分點,氣電占比自2009年以來呈現平緩提升態勢。2019年,中國水電、核電發電量占比分別為17.4%、4.5%,占全球的比重分別為29.7%、12.8%,其中水電占比變化不大,但貢獻了全球增量的62%;核電占比較2000年提高3.3個百分點,貢獻了全球增量的262%。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從無到有、從弱到強,2019年達0.5萬億千瓦時,占比達7.3%;占全球的比重從0.7%提升至27.6%,2005年突破1%,2009年突破5%,2011年突破10%,2016年突破20%,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29%。2020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1%(中國國家能源局),預計全球電力消費量下降約2%,中國占全球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見圖9)。


中國工業用電占比明顯偏高,占全球的比重高達40%。2018年,中國工業、交通、居民、商業占終端用電的比重分別為62.0%、2.4%、16.3%、6.9%,較2000年分別變化-4.6、0.8、2.3、0.1個百分點;全球工業、交通、居民、商業占比分別為42.0%、1.7%、26.9%、21.5%。對比來看,中國工業用電占比明顯偏高,占全球的比重由2000年的12.8%升至2018年的39.8%;而中國居民、商業用電占比較全球平均水平仍明顯偏低(見圖10)。



中國貢獻全球近半風電整機新增生產量。2010年以來,我國風電機組年吊裝量由約1900萬千瓦增至2019年的近2700萬千瓦,增幅為42%,主要風電整機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總體處于高位。2019年,中國風電整機供貨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4%,近十年來產量占比在30%~50%。2020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7167萬千瓦(中國國家能源局數據),比上年增長178.7%,有力推動全球年度新增風電裝機大幅度創新高(見圖11)。

11.png

中國光伏組件產量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以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組件產量由1080萬千瓦增至2019年的近1億千瓦,增幅超過8倍。2019年,中國光伏組件供貨占全球光伏組件產量的比重為71%,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連續10年保持在60%以上。從累計數值看,中國光伏組件產量近5億千瓦,占全球(近7億千瓦)的比重超過70%。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約7880萬千瓦,較上年增長約18%,占國內產量的比重保持高位,約63%,體現了海外國家對光伏發電不斷增長的需求(見圖12)。

中國能源相關碳排放仍處上升通道,但占全球的比重已進入平臺期。2000~2019年,中國能源相關碳排放從31.0億噸增至97.4億噸,年均增長6.2%;占全球的比重從13.3%升至29.3%,2012年以來一直保持在28%~29%左右。分年代看,2000~2010年年均增長9.7%,2011~2019年年均增長2.5%,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扭轉。2020年,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見圖13)。

中國部分人均指標較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反映出能源需求增長的剛性空間。從超出指標看,中國人均能源消費于2007年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國、全球分別為3.4噸、2.7噸標準煤,中國約為全球的1.3倍;中國人均用煤量始終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分別為2.0噸、0.7噸標準煤,約為2.9倍;中國人均用電量于2010年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分別為4971、3281千瓦時,約為1.5倍;中國人均碳排放于2006年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分別為7.0、4.3噸,約為1.6倍。從差距指標看,2019年中國人均石油消費量為0.6噸標準煤,約為全球平均水平(0.8噸標準煤)的77%;2019年中國人均天然氣消費量為0.3噸標準煤,僅為全球平均水平(0.6噸標準煤)的41%。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1年03期,作者李江濤、翁玉艷、張春成、單葆國供職于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光伏行業需求爆發,托起白銀價格
2020年印度組件市場排位:晶科能源第一!
光伏組件“更換潮”席卷全球
光伏行業徹底火爆:投資額以10億級為單位 5巨頭460億緊
張森:2021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有望上升15%,超過90G
光伏行業“終局”走向何方?
印度2022年對光伏電池、組件加稅25%、40% 將刺激今年出
余波未熄上游再漲價 組件企業到底該咋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