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研究報告首次提出以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
基于對我國碳減排路徑與能源電力轉型方案的研究,3月18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對外發布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系列研究報告。報告首次提出通過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系統方案。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快、用能需求大,以煤為主的能源體系和高碳的產業結構使我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雙高”特點。2019年,我國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達到29%,其中能源活動碳排放98億噸,占全社會總量的87%,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非常艱巨!敖ㄔO中國能源互聯網,加快推進能源開發的清潔替代和能源消費的電能替代,是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徑!
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中國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報告》《中國2030年能源電力發展規劃研究及2060年展望》三項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特高壓電網引領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加快推進“兩個替代”,從而實現能源生產清潔主導、能源使用電能主導,能源電力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與碳排放“雙脫鉤”的系統減排路徑。
統籌考慮我國國情、國際減排責任以及全社會減排成本,報告提出了分三階段實現“雙碳目標”的綜合路徑,即2030年前盡早達峰階段、2030-2050年快速減排階段和2050-2060年全面中和階段。報告指出,我國能夠在2028年左右以115億噸(考慮負排放之后的綜合排放量約109億噸)的較低水平實現碳達峰。
“這是技術上可行、治理上占主動、經濟上可承受的方案!比蚰茉椿ヂ摼W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周原冰在對上述報告進行解讀時表示,我國碳減排宜保持提速、加速、穩速的總體節奏。在盡早達峰階段關鍵要控制化石能源總量,提高清潔能源發展速度,如果每年風、光新能源發電裝機增長1.3億千瓦,則可實現以較低的峰值達峰,并為碳中和爭取時間。在快速減排階段,要先經過達峰后穩中有降的準備過程后進入加速減排發展軌道,加速背后的主要驅動力就是以更加先進成熟的新能源發電、特高壓電網和電制燃料原材料等技術為支撐的中國能源互聯網。在全面中和階段,開展深度電能替代,依托少量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和碳匯資源中和剩余少量的化石能源碳排放,有望2055年左右實現全社會碳中和。
報告同時提出,構建中國能源互聯網,全社會碳減排邊際成本約260元/噸,低于全球1.5℃情景邊際減排成本,位于全球2℃情景邊際減排成本的中間水平,是減排成本低的碳中和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