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能源財經 >> 正文
能源“國家隊”動向值得關注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1/4/6 22:37:51 用手機瀏覽

看中國經濟以及未來發展,不得不看中國的央企,“3060”目標更要看能源行業中的央企。據統計,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14家能源電力央企,“十四五”規劃的新能源裝機數據已經超過6億千瓦。他們的動向、選擇,將左右新能源相關行業的發展和創新。

我們知道,地球氣候正在發生難以置信的變化,北極冰層融化,也許我們感受不大,但有媒體報道,中國氣候的臨界點在今年出現大面積漂移。這種變化人們是能感受到的。要知道,中國的氣候歷來以秦嶺為分界線,一側是濕潤溫暖,另一側則是干旱寒涼。今年豐沛降水不但過了秦嶺,而且還穿越青藏高原了,非但穿越整個青藏高原,并且在新疆兩大盆地(塔里木、柴達木)下雨,已經保持3年了。

氣候變化不僅僅只是氣溫的高低,它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改變,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我國“十四五”規劃中,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它不僅僅是為了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而且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碳中和,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明確任務。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是天然的綠色能源。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這是我們實現“3060”目標的必然選擇。它的核心特征是新能源成為電力供應的主體。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力推動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如期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15%的承諾。我們的裝機現在40%左右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0%左右是可再生能源,全部可再生能源裝機是世界第一。

看中國經濟以及未來發展,不得不看中國的央企,“3060”目標更要看能源行業中的央企。據統計,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14家能源電力央企,“十四五”規劃的新能源裝機數據已經超過6億千瓦。其中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大唐集團、華電集團等五大發電集團,“十四五”規劃的新能源裝機目標為3.5億千瓦左右。國家能源集團目標最大,達到1.2億千瓦左右。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大唐集團、華電集團、三峽集團、中國廣核、中核集團、華潤電力、中國節能、國投電力、中國綠發、中國能建、中國電建等構成新能源裝機目標的國家隊,他們的動向、選擇,將左右新能源相關行業的發展和創新。

發展就是生存,發展權就是生存權;仡櫲祟悮v史,幾乎與各種戰爭相伴。不同族群、國度交界處往往與掠奪、戰亂相關。武俠小說中提到的“打草谷”就是指有組織的劫掠。當年遼國仗著弓強馬快,對宋朝繁華地區燒殺劫掠,搶走他們的子女財產,毀掉他們的生產。遼國如此金國也如此,等到蒙古人橫掃亞歐大陸更是出現了屠城。然而,這種剝奪生存權的方式畢竟太野蠻,太霸道,人都殺光了,誰來給你生產,誰來給你放牧?于是從剝奪生存權,變成了剝奪發展權。

17世紀初,歐洲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今天的瑞典、德國、法國、捷克、奧地利、匈牙利、波蘭,南斯拉夫,西班牙,意大利等全部卷了進去,整整打了30年,又稱“三十年戰爭”。戰爭中,誰都想拼命削弱對方,法國、瑞典、荷蘭等國一次又一次地沖進德國打草谷,德國人口死亡數超過800萬人,超過了總人口的1/3,300多座城市,2000多個村莊在戰爭中毀于一旦,而參戰各方一樣損失慘重。為了達成平衡,1648年,各國簽署《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哈布斯堡王朝覆滅、發展權被剝奪,法國和奧匈帝國崛起,標志著第一個國際體系的誕生。隨后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勝利,美國登上歷史舞臺,德國、土耳其等國的發展權被剝奪。1922年,各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了第二個國際體系。二戰結束后形成第三個國際體系,德意日戰敗,發展權被剝奪。英美蘇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了一系列交換和協議,聯合國的成立、美國在德國和日本駐軍,形成了美蘇兩極的格局,即雅爾塔體系。如今有核年代,再指望通過一場大戰,來重新劃分世界格局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歐美早就發明了一套新的國際條約模式:碳中和體系。

本質意義上的碳中和,并不是說不排碳,而是通過一定的植樹造林、能源替代、環保等手段,將溫室氣體消耗或固定住,不排放到大氣層,使得排放量=吸收量,從而實現總體上的“零排放”。于是一個新的國際體系便在醞釀之中。2015年,由196個國家和組織一致通過的《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了安排,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 C之內”。要實現該目標,必須攜手推進碳中和。中國下定決定搞碳中和,也倒逼自己的產業必須升級,也是在人類利益上為中國爭取發展權即生存權。當年的歐盟,如意算盤是打得很響的。不料這些年中國以矯枉過正的決心,硬是通過環保風暴和產業升級,趟出了一條低碳路。只有如此,方能理解“3060”目標,理解中國能源央企爭奪新能源裝機量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中國聯通多措并舉節能減排 助力國家穩步實現碳中
讓科技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十四五”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期
碳中和目標下,風電是不可忽視的主力軍
國家發改委:我國正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的行動方案
碳中和來了,煤炭企業何去何從?
碳中和目標下光伏行業發展的光與影
華為另一面:光伏老戰場,碳中和新目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