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獲悉,3月12日,國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日新”)發布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募資3.45億元,用于新能源功率預測產品及大數據平臺升級項目、新能源控制及管理類產品升級項目。
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已有26家風電企業籌謀/成功上市,包括整機商、開發商、設備材料商、運維方等。
據了解,國能日新是服務于新能源行業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主要向新能源電站、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等新能源電力市場主體提供以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產品(包括預測系統及功率預測服務)為核心,以新能源并網智能控制系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營系統、電網新能源管理系統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產品及相關服務。
在風電補貼退坡和“搶裝”的大背景下,據北極星風力發電網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今已有近30家風電企業籌謀/成功上市,包括整機商、開發商、設備材料商、運維方等。
·“3+3”整機商&開發商
2019年中,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電價新政,引發新一階段的風電搶裝潮,整機配套設備供不應求,景氣度爆棚。除不愿具名的3家籌謀上市的風電企業外,在23家風電企業上市動態中,風電機組配套設備商企業占比過半:
新強聯募資資金將用于2.0MW及以上大功率風力發電主機配套軸承建設項目與補充流動資金;
中環海陸擬募資4.66億元,用于高端環鍛件綠色智能制造項目、配套精加工生產線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上海電氣、明陽智能、運達股份3家整機商的身影,三峽新能源、浙能集團、新天綠能等也赫然在列,轟動一時。
·海上風電景氣度引“上市”
海上風電以風速快、風資源持續穩定、發電量大、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且靠近經濟發達地區,距離電力負荷中心近,風電并網和消納容易等特點被寄予厚望。隨著政策利好刺激,各大能源巨頭更是未雨綢繆搶先布局海上風電優質資源區。2018年底的集中性核準,2019年的核準建設加速度...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突擊核準規模超40GW,這些項目都希望在2021年底前并網,以獲取更高電價。2021年是海上風電的關鍵節點,2020年“搶裝潮”就已醞釀。海上風電“搶裝”,不止要搶船、搶工期,風電機組配套設備也要同步跟上,多家企業也已提前布局。
中天科技,擬分拆中天海纜獨立上市,募集資金將用于“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中天科技產業園新建項目”“特種海纜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中天大豐海纜系統項目(一期)等;
海力風電,擬募資13.5億元,用于海上風電場大兆瓦配套設備制造基地項目;
浙江新能擬募集資金19.1億元,其中,14.1億元用于浙能嘉興1號海上風電場工程項目...
此外,作為海上風電開發的“霸主”,三峽新能源更是大手筆,擬募集資金250億元,其中200億元用于風電項目,總裝機2502MW。
具體而言,38.0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陽西沙扒3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48.50億元用于昌邑市海洋牧場與三峽300MW海上風電融合試驗示范項目,68.5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陽西沙扒二期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15.00億元用于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D區402MW項目,11.00億元用于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A區300MW項目,9.0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江蘇如東H6(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10.00億元用于三峽新能源江蘇如東H10(4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