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海上風電“搶裝”情非得已 平價之路道阻且長
來源:能源雜志 時間:2021/3/15 20:14:34 用手機瀏覽

在國內能源價格政策調整的影響下,風電“搶裝”從陸上走向海洋。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主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以廣東、江蘇、福建、遼寧為主要省份。由于海上風電投資門檻高,項目開發主體以中廣核、三峽新能源、華能、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等中央企業為主。

在電價“指揮棒”的左右下,海上風電自2020年開始便進入“搶裝”狀態。按照政策要求,2018年底前核準的海上風電在2021年12月31日前并網,才可以獲得0.85元/千瓦時的核準電價。對于投資企業而言,“搶裝”是不得已而為之,政策調整的本意是推進海上風電加速去補貼進程,但對行業平穩發展形成較大擾動——推高工程造價、加劇施工資源緊張、透支產業需求、埋下質量隱患。

不完全統計,2018年底之前國內核準、核準公示的海上風電40GW左右,當前在建海上風電12GW左右,預計能趕上并網末班車項目規模只有10GW左右。

“搶裝”的誘因與擾動

補貼退坡、電價下調、平價上網是推動海上風電的“搶裝”的核心因素。

2019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2019、2020年新核準近海風電指導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0.75元,項目實際電價不得高于上述指導價。

2018年底前已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在2021年底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執行核準時的上網電價,2022年及以后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執行并網年份的指導價。2020年1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文件提出,新增海上風電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按規定完成核準(備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機組完成并網的存量海上風力發電,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

海上風電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項目收益對電價敏感度極高。在工程造價無法大幅下降的前提下,搶到高電價意味著拿到了“金鑰匙”。

領航智庫的調研顯示,海上風電的“搶裝”與陸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多家新能源投資企業也明確2021年海上風電并網裝機規模,僅華能一家并網計劃就超過2019年全行業新增并網規模。

國內海上風電經過近十年發展,2020年新增并網裝機306萬千瓦,創下一個小高峰。按照當前新能源投資企業的開工建設節奏,2021年新增并網海上風電裝機預計在550-600萬千瓦之間,累計裝機將達1500萬千瓦左右。

海上風電“搶裝”對產業鏈的擾動效應愈加明顯。一是推高工程造價,降低項目投資收益率,二是項目工期緊張,施工質量和工程建設風險增加,三是給海上風機制造交付、海纜敷設施工、海上升壓站建設等帶來挑戰。

近年來,隨著施工成本下降、設備制造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海上風電投資成本呈現下降趨勢,江蘇、浙江區域海上風電工程造價14000~16000元/千瓦,廣東、福建地區海上風電工程造價15000~18000元/千瓦。

在“搶裝”驅動下,施工船機成本“一漲再漲”,工程造價逆勢上漲,對項目收益形成重要影響。

同時,海上風電施工企業的履約壓力不斷加大,為保證項目能夠如期建成并網,投資企業多與項目總承包方、主機廠商等簽訂違約協議,來自并網的壓力在產業鏈內層層傳導。

海上船機等施工資源不足是海上風電的最大瓶頸。目前,中國境內可以用于海上風電吊裝和基礎施工的船只只有30余艘。按照一艘安裝船每年吊裝風機40臺,30艘船一年可吊裝1200臺風機,以平均每臺風機5兆瓦容量測算,全年最大吊裝容量僅為6GW。

再者,大型船機制造周期長,設備重量大、體積大,在制造、調試及運輸上均需要較長時間,短時間內增加船機的難度很大。

當前,國內在建海上風電項目約1200萬千瓦,部分項目還在基礎建設階段,尚不足11個月的工期讓項目建設更為急促。

質量是海上風電的生命線。在2020年陸上風電“搶裝”的過程中,就發生多起安全生產事故,海上風電的施工建設應該引以為戒、如履薄冰。

海上風電平價路徑

與陸上風電和光伏相比,海上風電的平價之路相對艱難。

根據領航智庫測算,以廣東海上風電項目為例,在工程造價17000元/千瓦以下、發電利用小時數3600小時以上、上網電價0.65元/千瓦時以上的邊界條件下,海上風電項目投資才可以滿足8%的內部收益率要求。

在上述基準條件下,海上風電的工程造價需要進一步下降,優先保證并網消納,地方政府度電補貼至少為0.2元。

從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看,平價的主要驅動力是風電產業技術進步、風機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投用可以攤薄度電成本,提高產業規模效應。全球風能理事會預計,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平均機組容量為6.5MW,到2025年可升至10-12MW。

在項目的設計、施工建設過程中,建議推進風機基礎設計與塔筒、主機設計一體化,合理調度船機資源,降低建設成本;建議國家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開發,推動海況、海洋地質資源、風資源數據庫共享共建,共享海上升壓站和外送通道,降低并網成本。

中央財政補貼退坡后,建議涉海。ㄊ、區)級政府政策接力,在電價補貼、稅收返還、融資貸款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推動海上風電向平價平穩過度。

在海上風電商業模式的創新上,可以結合海上風電基地,打造綜合風能、氫能、海水淡化、儲能及海洋牧場、海洋石油開發等多種資源于一體的“能源島”,為沿海城市同時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無污染的電、氫、淡水資源,實現海上風電開發效益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這家風電整機商斬獲448MW海上風電訂單!
這臺傳奇的2MW浮式風機 拆除了!
海上風電新紀錄!24小時安裝一臺機組
陽江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檢中心全面復工
國內單體高度最高、重量最重!海上風電“巨無霸”如何
超32GW!全國沿海大省“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裝機、補
怎么看廣東海上風電省補方案?
中廣核境內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400萬千瓦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