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能源財經 >> 正文
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風光無限”
來源:大眾日報 時間:2021/3/15 17:29:47 用手機瀏覽

“針對能源結構偏煤、偏重的實際,我們堅持把‘發展綠色能源、助力動能轉換’作為核心任務,積極實施‘四增兩減一提升’工程,即聚焦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入魯、天然氣‘四大板塊’做加法;突出煤炭、煤電‘兩大行業’做減法,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培育發展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提升新型能源發展水平,全面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鄙綎|省能源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省續建和新建重點新能源項目125個、已投運項目86個,年內累計完成投資335.9億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強勢上揚,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迸發澎湃新動能。
2020年,山東能源行業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要求,統籌謀劃、科學布局,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陸上與海上并舉,因地制宜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聚焦光伏、風電、生物質、抽水蓄能、氫能、儲能等領域,投建了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夯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新能源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光伏發電全國第一。位于濱州沾化濱海鎮的30萬千瓦平價上網光伏發電項目,占地9431畝,總裝機容量300兆瓦,總投資10億元,年平均上網電量約4億千瓦時,是目前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漁光一體”項目,自2020年6月并網以來,累計發電2億千瓦時,有效替代煤炭消費7.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3萬噸。此外,萊州盛陽新能源有限公司1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新泰采煤塌陷地10萬千瓦競價光伏項目等11個集中式光伏項目均建成并網,加上各市戶用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全省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273萬千瓦,同比增長40.4%,位居全國第一。
生物質發電全國第一。2020年,山東有13個項目成功納入2020年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項目名單,數量居全國首位,生物質發電持續健康發展得到有力支撐。日照凱迪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一期、淄博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臨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41個生物質項目均已建成并網,全省生物質發電總裝機達到365萬千瓦,同比增長24.6%,位居全國第一。
風電發展全國第五。近年來,山東有序推進國家財政補貼的風電項目和無補貼平價上網風電項目建設,成效顯著。隨著國電投慶云100兆瓦風電場工程、華電德州陵城義渡口一期風電項目等77個項目建成投運,山東風電裝機達到1795萬千瓦,同比增長32.6%,位居全國第五。
抽水蓄能加速推進。2020年12月,泰安二期總投資101.86億元的抽水蓄能電站正式開工,成為我省去年開工的125個新能源重大項目中體量最大的一個。目前,山東已建成投產泰安抽水蓄能電站1座,裝機容量100萬千瓦;核準在建沂蒙、文登、濰坊以及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4座,全部建成后,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將達到700萬千瓦,成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參與全省能源結構調優的重要力量。
核能、氫能以及儲能發展勢頭正勁。海陽核電一期兩臺機組實現“雙投”,現已累計發電420億千瓦時。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進入調試階段,國核示范工程兩臺機組建設穩步推進,全省在運、在建核電裝機達到570萬千瓦。2020年11月,海陽核電二期工程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建成投運,實現海陽城區450萬平方米核能供熱“全覆蓋”,打造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推動實施青島中德氫能產業園、濰柴氫燃料發動機及整車制造、東營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等一批重大產業和示范項目,建成全省第11座加氫站——淄博新區公交樞紐加氫站,超額完成2020年累計建成10座加氫站的工作目標,全省加氫站日供氫能力達到6700公斤,可滿足5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使用。目前,我省加氫站建設規模超越上海,位居全國第二,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積極探索“新能源+儲能”一體化發展新模式,2020年9月底在濟南萊蕪建成投運全國首個利用退運電池建設的獨立儲能電站,隨后德州、泰安、濱州、煙臺等市相繼建成4個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到2.3萬千瓦,為全省乃至全國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探索儲能建設新模式開辟了新路徑。
金牛一犇自奮蹄,砥礪前行開新局。2021年,山東力爭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5000萬千瓦,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比重超過30%,全年新增裝機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其中,風電裝機達到19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640萬千瓦以上,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360萬千瓦以上,抽水蓄能和水電裝機達到108.1萬千瓦。
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結合我省實際,科學謀劃可再生能源“十四五”時期發展思路和目標舉措。加強上下聯動,對上密切與國家規劃銜接,積極上報重大基地和示范項目,爭取政策、資金、項目方面的支持,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謀得先機;對下加強與各市、縣(區)對接落實,通過資料收集、座談交流、實地調研等方式,梳理篩選一批投資體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要素保障實的重大支撐性項目,為“十四五”時期規劃順利落地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風光倍增發展。規劃布局千萬千瓦級中遠海海上風電基地,建成投運首批海上風電試點示范項目,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科學布局陸上風電,推進華潤德州陵城風電二期、沃爾新源萊西風電等重點項目建設;圍繞打造千萬千瓦級鹽堿灘涂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建成投運通威東營漁光一體化生態園區等項目;推進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建設,建成新泰翟鎮采煤塌陷地平價光伏等項目;支持利用廠房、商業建筑屋頂等,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不斷夯實可再生能源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
有序增加核能供應。圍繞打造千萬千瓦級沿海核電基地,積極推進海陽、榮成等核電廠址開發,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項目建成并網,228示范工程建設有序推進,爭取海陽核電二期工程獲得國家核準,在運、在建核電裝機達到700萬千瓦左右。
打造氫能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東岳集團燃料電池用質子交換膜產業化項目等首批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建設,啟動推進第二批示范試點項目,年內完成投資20億元。開展新能源制氫試點示范,建成東營“漁光互補”光伏制氫項目。推動魯氫經濟帶及周邊地區新建加氫站8座,日供氫能力增加6000公斤。加快推動氫能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出臺燃料氫氣中痕量雜質、含硫化合物測定等5項地方標準。
縱深推進儲能發展。在電源側,重點推動萊州土山昊陽“光伏+儲能”、國能蓬萊電廠熱儲能、華能黃臺電廠電化學儲能等項目建設;在電網側,加快推動沂蒙、文登、濰坊和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在用戶側,重點推動煤炭領域“儲能+”應急電源、電力需求響應等場景示范應用,建成1-2個示范工程。建立獨立儲能共享和儲能優先參與調峰調度機制,新能源場站配置不低于10%儲能設施,全省新型儲能設施規模達到20萬千瓦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未來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年均新增裝機規模達到700GW
可再生能源與區塊鏈攜手走向綠色未來
都不想買單!儲能成本分擔可行嗎?
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消除“城鄉差別”
2020年國內新增儲能裝機2586.1MW 全球市場蓄勢待發
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園區在印度開工
9月哥倫比亞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下降 風電降幅最高
今年可再生能源財政預算923億 生物質能源有望加速發展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