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全面平價下的“陣痛”,2021年中國光伏產業鏈仍挑戰重重
來源:光伏們 時間:2021/2/23 21:05:45 用手機瀏覽

在中國光伏電站投資商對全面平價后的光伏電站市場充滿希望的時候,上游產業鏈卻在疲于應對因下游投資高漲帶來的供需缺口。作為TO B的最終出口,本該最具話語權的組件企業在度過了魔幻般“賠錢”供貨的2020年后,仍將要面對挑戰重重的2021年。這是行業發展中供應鏈不匹配帶來的“陣痛”,也是整個光伏產業迎接更宏大發展目標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順延下來的“虧本”訂單

受多重因素影響,2020年競價項目有將近10GW需要在2021年完成并網或者組件補裝,而這部分組件訂單價格基本已經在2020年鎖定,但時至當季,組件供應鏈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光伏們了解到,春節后,在某分布式項目的近期詢價中,某一線組件企業166組件報價1.72元/瓦,并且明確之后還會漲價。與去年四季度類似的是,違約撕單與賠錢供貨仍是組件企業面臨的兩難選擇。

春節前,某龍頭組件企業業績暴雷備受關注,但長期關注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就可以發現,這并不是個例,一體化程度較弱以及業務板塊較為單一的組件企業業績勢必會受到四季度供貨的拖累。

2020年四季度,僅12月份國內便實現了超過21GW的裝機并網。而這繁榮景象的背后,是組件企業以高額價格采購原料、輔材,賠錢供貨的“犧牲”換來的。光伏們曾在文章《賠錢供貨的組件廠與駐廠催貨的投資商:何必互相為難?》一文中分析過,因玻璃、膠膜以及硅料等價格大漲,組件企業不僅面臨虧本供貨的壓力,甚至也采購不到足夠的量來支持訂單,面對業主的持續催單,巧婦亦難為無米之炊。

但彼時,行業關注的焦點在于下游需求持續向好,出貨量不斷攀升。在這背后,供應鏈不匹配帶來的供需矛盾卻達到了頂峰,作為TO B的最終出口,行業利潤卻從組件端悉數轉移至輔材等環節,“出力不賺錢”是組件企業2020年的真實寫照。

作為直面終端客戶的環節,組件商在“保價”與“保單”之間艱難抉擇。國內市場中,以五大六小等為代表的央企在光伏電站投資領域市場占比日益提升,面對激烈的國內競爭,中標企業不得不犧牲利潤來供貨,但令行業費解的是,原計劃搶裝之后回歸正常供需的輔材、硅料等環節本可以在今年一季度迎來常規價格,但行情并未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甚至硅片的價格也在持續堅挺。

光伏們了解到,2020年某一線組件企業以1.48元/瓦的價格簽下了某電力央企的GW級供貨訂單,供貨時間在2021年一季度,但這筆訂單目前顯然無法照常推進。作為商業化的企業,客戶與利潤無法兼得是不正常的,卻又難以抉擇。

終端爆發下的供需矛盾

與產業鏈價格高居不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30·60大目標下,以央企、國企等為代表的光伏電站開發熱潮正在火速啟動。據光伏們不完全統計,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增備案項目(競價、平價名單除外)已經近50GW,企業與各地方政府的簽約消息也在不斷傳來,跑馬圈地的熱情絲毫不亞于2017年的巔峰時期。

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2021年各投資企業都卯足了勁力求補足其清潔能源板塊上的短板。目前國家能源集團、華能、三峽、中廣核等陸續提出了相關目標,據光伏們粗略估計,“十四五”期間新能源(光伏+風電)裝機目標超過10GW/年的投資企業已經超過8家。盡管受客觀條件限制,這些目標并不能在近期全部落地,但可以明確的是,下游市場已然爆發。

除此之外,海外市場的回溫與新市場的增長態勢更讓業內歡喜鼓舞。內外需求的加持下,給行業帶來了更多可預期的空間。但在2021年,個別環節的供需情況仍然將給行業帶來挑戰,直接帶來的可能還有組件價格無法如常滿足平價收益率需求。

2021年硅料依然將維持緊平衡的常態,近日有媒體消息稱某進口多晶硅料報價飆升至110元/kg。雖然這并不會成為常態,但2021年硅料市場中,供應與價格的主導權大概率仍掌握在賣方手中,尤其是在搶裝的四季度。

除了供應導致的價格波動之外,硅料漲價能否直接影響終端需求,這還決于硅料的下游客戶是否愿意吸收漲幅以維持組件的正常價格,來滿足光伏平價的標準。而吸收漲幅意味著利潤的下降,光伏制造企業勢必將承擔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這是一場關乎行業利潤分配以及定價權的爭奪。

供需矛盾不僅體現在多晶硅,以膠膜為例,盡管從去年開始,包括福斯特、海優威、斯威克、賽伍等企業相繼宣布超過15億平方米的擴產計劃,但有數據顯示,作為膠膜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原材料粒子的價格仍在持續攀升,甚至有組件企業正計劃鎖定粒子長單。

行業主要原材料與輔材成本的居高不下,是終端火爆需求頭上的一盆冷水,能否“冷靜”取決于行業各環節愿意犧牲的利潤空間。好的一面是,為滿足裝機需求,各大央企相繼調低項目收益率標準,但這部分讓利能否給到光伏產業鏈仍有待觀察。

產能擴張與行業利潤重新分配

一邊是供不應求下的價格高啟,一邊又是瘋狂產能擴張下的陰影,光伏產業鏈仍處于冰火兩重天的煎熬之中。事實上,供不應求的窘況并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以多晶硅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有超過20萬噸的產能釋放,這是目前全球多晶硅產能1/3的規模。

比多晶硅更為瘋狂的是產業鏈的中下游環節,硅片產能軍備賽仍在持續,光伏們在此前的文章《2021年單晶硅片產能將超過300GW:硅片或成競爭最“慘烈”環節之一 》一文中分析,各硅片企業紛紛擴產,但實際情況是,在上述文章發布之后,仍有陸續超過100GW的產能規劃發布,硅片領域的產能過剩即將成為常態——但產能過剩也是行業發展成熟后的常態。

除了隆基與中環兩大寡頭之外,還有更多的新進入者已經在硅片領域漸成氣候,比如從設備廠商跨界的上機與京運通、近期剛宣布加入的高景太陽能與雙良節能、受制于產能短板所限持續加碼一體化的組件企業,近幾年單晶硅片持續的供不應求行情吸引著無數的資本進入。

無論如何,即使硅料供應不足,硅片企業也無法通過鎖定長單來長久的維持行業格局,新的產能進入勢必將帶來一波洗牌與出局,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一直以高利潤被覬覦的硅片環節在2021年的變化中如何延續也值得期待。

與此同時,在2021年伊始,硅片的持續漲價與電池的跌價形成了鮮明對比,被歸咎為需求火爆的漲價原動力卻在電池與組件端得不到同等的驗證,個別環節產能掣肘,導致光伏行業仍未形成一個完全市場化的價格調動機制。

2020年是中國光伏產業鏈最為動蕩的一年,從多晶硅、玻璃到膠膜,光伏產業鏈遭遇了最為困窘的供需局面。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Q2整個行業幾乎跌至冰點,多晶硅價格擊穿60kg/元大關,大量產能關停、庫存高啟,一些堅守了多年的多晶硅企業黯然離場。峰回路轉,從Q3開始多晶硅企業重回價格制高點,但價格動蕩仍將成為2021年的常態。

光伏行業前景可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迎來全面平價的2021年,行業仍處于發展周期的“陣痛”中,蛻變之后,光伏行業的重心將從供應鏈管理重回技術先進性上,提高轉換效率進而持續降本才是光伏行業的最終出路,目前由產業鏈供需帶來的風波仍在持續影響著行業的發展格局。

因公眾號修改推送規則,不再按時間順序顯示,各位讀者,趕緊進入“光伏們”公眾號首頁,戳右上角的“三個點”,點擊“設為星標”,我們每天晚上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山西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光伏產業加快提升新型高效電
光伏產業供應鏈價格報告(12月28日)
光伏產業鏈最完整,為什么是江蘇這個百強區?
光伏全產業鏈“漲漲漲”,今年新增裝機可能減少5吉瓦
羅馬尼亞又一家石油公司公布太陽能投資計劃
巴菲特押注太陽能 光伏迎來新紀元
陜西禮泉縣投16億建光伏農業電站項目
露天煤業擬9800萬投建內蒙古10MW光伏電站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