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試行居民階梯式電價。近來,各省市陸續公布各自的階梯電價聽證方案,準備召開聽證會征求公眾意見。這些方案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各地的標準有哪些差別?居民用電成本將有怎樣的變化?公眾對此有何意見和反響?可以說,這些問題已成為近期社會關注的焦點。
階梯電價將于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施行。目前,多省已公布階梯電價聽證方案。
隨著各省陸續召開關于階梯電價的聽證會,一些爭論也隨之展開。作為我國有史以來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電價調整,如何讓公眾消除“逢聽必漲”的擔憂,成為此次電價調整中召開聽證會的焦點。
階梯電價細節問題引爭論
階梯電價,按照業內人士的解釋,其全名為“階梯式累進電價”,是指把戶均用電量設置為若干個階梯,第一階梯為基數電電力設施量,此階梯內電量較少,每度電價也較低;第二階梯電量較高,電價也較高一些;第三階梯電量更多,電價也更高。隨著戶均消費電量的增長,每度電價逐級遞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關于第一檔電價的爭議最大。
根據發改委此前公布的關于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各地制定的聽證方案基本將階梯電價分為三檔,覆蓋前80%用戶的電量為第一檔;超出第一檔并覆蓋前95%用戶的電量為第二檔;超過第二檔的電量為第三檔。其中,第一檔電價近期保持基本穩定,不作調整,第二檔電價適當提高,第三檔電價較大幅度提高,F在關注的焦點幾乎都集中在了一檔電量上,也就是電價暫時不調整的這一部分。
根據各省公布的方案,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區的第一檔電量集中在120度上下,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一檔電量基本上定在了200度以上。即使是在經濟發達省份,居民對一檔電量也心存疑慮。
以湖南公布的階梯電價方案一為例,不分季節。第一檔:每戶月用電量在160度以內,電價保持不變;第二檔:月用電量在160度至270度之間,每度加價0.05元;第三檔:每戶月用電量超過270度的,每度加價0.3元。
一位湖南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農村每家每戶的電器基本上也能做到一臺彩電、一臺冰箱,城市居民肯定還會有電磁爐、空調、消毒柜、微波爐,幾臺電風扇,幾盞電燈之類的,這些都算是最基本的,每個月160度是否夠用,得打個問號。還不算現在每個家庭不止一臺彩電啊,有的還有電腦和電熱水器,電暖氣等等電器!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自鐸教授是安徽階梯電價聽證會的專家學者代表,他認為當地120度的一檔電量太低。
“北京基礎電量是230度至240度,我們基礎電量第一檔是120度,第二檔是150度。雖然講我們省城市化水平比較低,居民用電量相對講比較少,但是懸殊有點大!睂O自鐸說。
此外,以家庭為單位確定一檔電量,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