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光伏依舊會大發展,為啥這么說呢?
一、光伏是近10年成本下降速度最快的發電類型
2009年至2019年光伏度電成本下降達89%。2019年平均度電成本40美分/kWh ,已經是各類電源中成本最低的電源之一。葡萄牙、阿聯酋2019年招標項目最低電價已低于2美分/kWh,已經低于中國燃煤標桿電價最低的省份新疆的3.7美分/kWh。
2019年地面電站平均成本為4.55元/W,預計2020年可降至3.80元/W甚至更低。未來光伏成本仍將以年均5-10%的速度下降,至2025年將進一步下降至2.62元/W。光伏將成為全球最廉價的能源。
二、全球光伏進入平價時代,需求快速增長
全球光伏發電占比仍然較低,目前預計占比不到5%。在平價上網的驅動下,預計未來30年全球光伏裝機將增長近13倍,累計裝機高達8440GW,年復合增速在9%左右。
中國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2030年實現不低于20%,2050年不低于50%。據悉,“十四五”規劃可能做重大調整,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幅提高。
光伏平價,搭配儲能以后,將為行業帶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動力,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368GW。
三、平價門檻已過,需求無需擔心
2020年平價項目規模達33GW(預計今年國內裝機規模40-50GW),同比+124%。全國共有19省申報平價項目,總規模約33GW,同比增長124%,其中廣東高達10.89GW。
相較于2019年,2020年湖南、青海等8省實現平價光伏項目“零突破”。對2020年光伏平均成本及各地燃煤標桿電價測算,我國近80%的地區能夠實現平價經濟性,收益率達到8%以上。其中,光伏項目經濟性較好的地區包括:黑龍江、海南、吉林、四川等。除重慶外,全國各地區光伏平價項目度電成本(LCOE)已低于當地燃煤電價。
此前壓制光伏估值的因素主要有補貼政策退坡影響裝機量,新技術迭代影響行業格局,在平價大趨勢下,政策補貼的邊際影響已降至零水平,技術迭代帶來的成本下降已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行業政策擾動與技術迭代的不確定性正在逐步消除,未來行業格局將更加清晰穩定。
四、全球光伏看中國,龍頭集中度持續提升
至2019年底,中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在全球占比均絕對領先,硅片環節占比最高達94%左右。毫無疑問,光伏最核心的技術在中國,最優秀的公司在中國。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從2020年至今的光伏產業鏈,國內共有49家光伏企業宣布了擴產計劃,涉及投資總額近3000億元,各環節產能規模約664GW。

各環節擴產金額占比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電池、組件仍是擴產主力軍,尤其是電池無論的產能規模容量還是投資額度都要遠高于其他環節。除了通威、愛旭兩家專業電池企業之外,以隆基、晶科、晶澳、天合、東方日升為首的頭部組件企業在電池的擴產力度也稱得上“大手筆”。從數據看,上述幾家的電池擴產規劃都超過了10GW。
實際上,平價到來逼迫企業不斷創新,快速更新迭代技術,新產能快速更替舊產能也是當下的常態。光伏行業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之后,頭部企業通過不斷加碼產能使得“強者恒強”,而二三線企業仍在不斷追隨中,各環節的競爭只能愈發激烈。產能與技術將成為這場“廝殺”中的主抓手,從目前來看,未來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將成為大概率情況,頭部企業市占率隨之提升,光伏產業終究也難逃“馬太效應”的行業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