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記者從重慶市發改委“雙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重慶正在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力爭今年完成第一筆交易。此外,在重慶試點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將納入森林碳匯交易。
中國將在2020年前達到每單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較2005年減少40%至45%的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已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重慶與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等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
重慶市發改委資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董曉川稱,重慶碳排放權交易的實施方案現已編制完成,計劃近期上報國家審批。他透露,重慶碳交易的試點企業主要集中在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等6個高耗能行業。當地將力爭今年完成第一筆交易,隨后再逐步擴大交易范圍和規模。
此外,重慶的碳排放交易將納入森林碳匯交易。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董曉川此間稱,重慶的森林碳匯將主要來自于新種林木每年所能固定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當地相關部門已在三峽重慶庫區和渝東南部分區縣等地開始專門為碳排放權交易提供碳匯的種植計劃。
碳排放交易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排減,以國際公法作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減量交易。這種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所以通稱為“碳交易”,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