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逐步披露,風電板塊前景并不樂觀。行業龍頭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業績下降均超過50%。
華銳風電公告顯示,公司2011年盈利28.56億元,2011年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銷售價格下降、銷售收入減少導致毛利率下滑,以及部分項目建設延期導致銷量和凈利潤減少。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25日宣布,截至2011年12月31日,集團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2755.97百萬元,利潤為人民幣717.99百萬元,基本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23元。
金風科技透過公告表示,業績變動的原因為風電行業增速放緩;市場競爭加劇,風電機組價格下降。
金風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武鋼說:“盡管受行業增長速度放緩影響業績出現下滑,但在研發、質量、訂單、服務、國際業務等方面依舊取得可喜成績,保證集團穩步持續發展。集團的收入來自三個業務板塊:1. 風力發電機組研發、制造及銷售;2. 風電服務;3. 風電場投資、開發及銷售。 ”
不僅風電行業龍頭企業的日子不好過,將目光鎖定風電行業不久的棱光實業的年報業績也不樂觀。
2010年棱光實業年報顯示,風電葉片業務當期為其帶來4.4億元的營收,并且毛利率達到22.76%,但2011年,葉片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大降22.45%,并且營收較上年下降73.6%。
業內人士分析,去年風電發展形勢并不樂觀,風電產能過剩,多起產品設備缺陷引起的惡性事故,美國“雙反”的抑制,以及“并網”問題的懸而未決,都是風電行業業績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武鋼認為,今后會有相當一部分風電制造企業迫于資金、技術、成本和市場營銷的壓力,不得不‘關、停、并、轉’,最終形成少數大型制造商一統市場的局面。
2011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總量與2010年相比略有減少。
中投顧問李勝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風電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行業產能過剩,市場也隨之從此前的賣方市場轉變為了買方市場,并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產品價格下降、應收賬款過多等�!�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今年3月底發布的數據,2011年中國 (未包括臺灣地區)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1409臺,裝機容量17630.9兆瓦,累計安裝風電機組45894臺,裝機容量62364.2兆瓦,年增幅達39.4%。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相對樂觀,他指出,中國風電市場非常大,占全球市場的40%左右,因此所有企業都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和機會。且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規劃已經作為剛性目標確定,因此未來幾年風電企業的發展應當是樂觀的。
李勝茂認為,“風電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長期來看無疑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在風電平價上網以及智能電網建設完成后,其優勢將逐漸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