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在日前發布《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滾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指出,2020年規劃核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比原本預期減少1000萬千瓦,主要是調減內陸核電,適量調減沿海核電。
《報告》將電力發展方針中的“大力發展核電”調整為“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規劃2015年我國核電裝機4294萬千瓦,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區。規劃2020年核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而在中電聯此前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中,2020年核電裝機目標是9000萬千瓦,力爭達到一億千瓦。
“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減少1000萬千瓦,主要是受內陸核電建設放緩的影響。未來內陸核電審批將更加嚴格。目前內陸的核電項目都還處于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離正式批準也還較遠,而且即使審批啟動,也將是試探性的運行。”中電聯統計部主任薛靜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據了解,2010年在中國43個審查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核電項目中,內陸核電站占31個。此外,內陸還有大量核電站規劃處于“普選”階段。但因為福島核事故的影響,目前這些內陸核電項目都處于“等待”狀態,其中就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和江西彭澤這三個已開始前期工作的首批內陸核電站。
“建或者不建”,在內陸核電發展上的分歧確實很大。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曾多次公開呼吁,必須立即停止在中國內陸地區建造任何核電站。而繼安徽望江要求停建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之后,全國兩會上也再次出現反對內陸建核電的聲音。
“希望國家考慮中部地區,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陜西等省的實際情況,應當全面終止該地區核電站的規劃與建設!比珖䥇f委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在《關于終止中部地區核電站規劃與建設的提案》中指出。
他認為,中部地區的西部位于羌塘昌都地塊與中朝準地臺、揚子灘地臺的金三角地帶,是地殼應力聚集地帶,東部受太平洋板塊向陸地俯沖的影響,形成了一系列的活動斷層,這種地質構造不適宜建核電站。而且,本區大部分位于我國大地震頻發的華北地震帶上,而且多為連發性地震。此外,該區人口稠密,還是重要糧食產區,再加之黃河是幾億人民的飲水水源,一旦核泄漏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
但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看來,從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需求來看,內陸核電站未來仍將在確保安全基礎上積極發展。他在日前召開的政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國家已批準開建的四個內陸核電站所采用的技術裝備和設計建造標準均與沿海核電站一樣,安全系數十分高。而且,內陸核電站將集中在中東部缺電地區,迫切需要發展核電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以及能源結構對電網安全運行的保障程度。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現在有104個反應堆在運轉,其中100個在內陸,只有四個在沿海。2月9日美國核管會在34年以后再次重新批準新建核電站,選址仍在美國佐治亞州內陸地區。所以中國內陸核電不應該停建。
“現在核電技術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前段時間核電發展太快,已經批建了很多,而且內陸地區確實有一些發展核電的限制因素,所以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以后的審批會更慎重一些,要對量進行控制。”中核集團公司科技委常委張祿慶表示。
薛靜也認為內陸發展核電是一定的,尤其是在湖北、湖南、江西等一次性能源比較缺乏的地區,但要高度重視核電安全,堅持穩步走的思路。她同時指出,要理順核電發展體制,加快推進市場化、專業化進程,“目前核電領域只有四家公司,希望未來可以將投資和運營分開,允許其它資本進入核電投資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