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在談到在“十四五”期間,如何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有哪些基本的路徑和措施是,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稱,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推動清潔低碳能源成為能源消耗增量主體、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在運輸結構調整方面,鼓勵新能源汽車使用,包括在遠距離運輸中加快形成以鐵路,我們常說的叫“公轉鐵”和水路為主的新格局。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和安排,請問在“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發展方面有哪些基本的路徑和措施?
莊國泰指出,“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發展是進入新發展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重大任務,也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然要求。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倒逼和促進作用。以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效率提升為重點任務,以制度完善、政策激勵、技術創新為主要手段,和相關部門一道,認真抓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體有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注重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結構調整重點是四個方面的調整。在空間結構調整方面,大力推動“三線一單”,“三線”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耙粏巍本褪巧鷳B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落后低效和過剩產能淘汰,控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規模。推動高污染企業搬遷入園或者依法關閉,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綠色化改造,構建企業和社會的綠色供應鏈。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推動清潔低碳能源成為能源消耗增量主體、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在運輸結構調整方面,鼓勵新能源汽車使用,包括在遠距離運輸中加快形成以鐵路,我們常說的叫“公轉鐵”和水路為主的新格局。同時要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動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第二方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第三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升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我們將通過制定實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來作系統的部署。
第四方面,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我們將著力推動城市生態修復、修補,扎實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強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包括現在正在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的監控平臺。按照中央部署,生態保護紅線將于今年年底劃定,緊接著就是要監管,加強技術手段、制度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包括我們在持續開展的“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下一步,還要進一步開展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成效的監測評估,建立健全生態修復標準體系,要堅決杜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些形式主義,所謂形式主義就是有些看起來是生態建設,實際造成的是生態破壞。堅守自然生態的安全邊界。
第五方面,深化改革創新,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一方面繼續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一步夯實各地區、各部門的責任。今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行了一些探索,包括有些政府部門和企業作為被督察對象。另一方面,嚴格環境監督執法,壓實企業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在這方面,我們還會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兩個正面清單,一個是環境影響評價、一個是環境執法的正面清單進一步長期化、制度化,積極推動綠色科技創新、環保產業發展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在法律政策上強化綠色化,發揮市場激勵作用,發揮好綠色發展基金的作用,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希望通過以上這些舉措,將生態環境治標取得的成效,通過綠色發展治本加以穩固。將黨中央、國務院推動綠色發展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確實實、扎扎實實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