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風電、三一重能、新強聯、海力風電,哪家企業將成下一個A股風電“明星”?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持續數年的蓬勃發展,風電企業作為市場參與者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取得了亮眼的經營業績。在此基礎上,近一年半時間內風電“搶裝潮”的大環境則助推企業業績再度爆發。風電產業鏈各生產環節的佼佼者業績越發優秀,為了進一步擴大在市場中的影響力,部分龍頭企業選擇踏上上市之路。
據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我國共有13家風電產業鏈企業啟動IPO進程或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些企業的業務范圍覆蓋風電整機(電氣風電、三一重能)、風電零部件相關設備(新強聯、中天科技海纜、新風光、納泉科技、飛沃科技、海力風電、上緯新材)、風電后市場運維(容知日新)、風電場運營(新天綠能、浙江新能)等產業鏈上下游。
風電整機:電氣風電成功過會、三一重能簽訂輔導協議
作為整條產業鏈中最為核心的產業環節,風電整機商一直以來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兩家風電整機商也早就登錄A股市場,并通過A股市場籌集了大量資金用于企業發展。
2020年內,宣布進行IPO的風電整機商有兩家企業,分別是上海電氣旗下的電氣風電和三一重工旗下的三一重能。其中,電氣風電隸屬于上海電氣集團,是上海電氣旗下專注風電整機業務的子公司。據招股說明書顯示,電氣風電本次擬登錄科創板,計劃籌資31.06億元;I集資金將投用于新產品和技術開發項目。
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電氣風電營業收入分別為65.57億元、61.71億元、101.35億元和56.3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18.54萬元、-5230.76萬元、2.52億元、1.05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293.83萬元、-1.74億元、1.78億元和5541.19萬元?梢园l現,近兩年來,電氣風電成功扭虧為盈,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
近兩年的經營業績也符合“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的科創板上市要求。
雖然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電氣風電的經營業績符合科創板的上市要求,但實際上電氣風電也存在不少隱患。
如表中數據所示,電氣風電存在多方面的隱患:資產負債率始終高居不下,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逐漸增加,嚴重擠壓了企業的現金流;同時存貨總額不斷攀升,產品存在堆積的風險;毛利率一路走低;稅收優惠占利潤總額比例過高,企業自身產品盈利能力不足。除此之外,電氣風電技術受限于西門子歌美颯,包括風機、葉片、軟件等方面均需向后者訂購。自營產品毛利率較低,2020年上半年自主知識產權毛利率均值僅為3.15%,同時研發費用占比卻在不斷降低,企業自主技術突破的可能性被削弱。
12月8日,有消息傳出上海電氣將收購西門子歌美颯。如果此次收購成行,那么困擾電氣風電的技術限制條約將
目前,電氣風電已經通過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
另一家風電整機商三一重能則在近日宣布了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的消息。風能專委會發布的《中國風電產業地圖2019》顯示,2019年,三一重能新增風機裝機容量70.4萬千瓦,市場份額2.6%,位列國內第十位。在某次采訪中,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曾透漏:2020年,三一重能單年交付超過1400臺,交付容量超過3.7GW。這一交付容量,較三一重能去年新增裝機量增長了4.25倍,是其截至2019年底累計裝機的88%。
背靠三一集團這顆“大樹”,在搶裝潮下三一重能風電機組產品的爆發,給了其登陸資本市場的底氣。
風電零部件設備:各細分領域佼佼者“上岸”
在2020年已經IPO或啟動IPO的風電零部件相關企業共有7家:主營風電軸承的新強聯、主營風電葉片材料的上緯新材、主營SVG設備的新風光、主營風電變槳設備的納泉科技、主營風電塔筒基礎的海力風電、主營風電緊固件的飛沃科技、和主營海上風電電纜的中天科技海纜。
一、新強聯
6月22日,新強聯公開了其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新強聯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71億元、4.57億元和6.43億元;凈利潤為0.41億元、0.57億元和0.99億元。符合上市條件。
7月13日,新強聯正式登陸A股。在其登陸資本市場后,財報數據保持了一貫的亮眼:2020半年報中,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42億元,達到2019年全年度的84.29%,更是超過了2017、2018兩年的營業收入。2020年三季報中更是交出了營收13.11億元,扣非凈利潤2.53億元的優秀業績。
新強聯在半年報中明示,“營業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下游風電行業發展迅速,新增裝機容量較大,風電類產品訂單充足!鄙鲜兄,籌集資金就已經有3.22億元用于“2.0MW及以上大功率風力發電主機配套軸承建設項目”,足以見風電業務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招股說明說披露,2019年,明陽智能是新強聯第一大客戶,銷售額為2.55億元,占總銷售收入的52.72%;湘電風能是新強聯第三大客戶,銷售額為4111.66萬元,占總銷售收入的8.48%。在此前的2018年,華儀風能是新強聯的第五大客戶,銷售額為2004.31萬元,占當年銷售收入的6.60%。
2016~2018年,新強聯所產偏航軸承銷售數量分別占當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所用偏航軸承數量的6.94%、6.49%和5.42%,變槳軸承銷售數量分別占當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所用變槳軸承數量的7.18%、6.69%、5.79%。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新強聯提示的風險包括受風電整機制造行業波動影響的風險、應收賬款回收的風險、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和銷售區域集中度較高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產品價格下降的風險、經營性現金流量不足的風險等風險。
11月20日,新強聯以1.5億元認購明陽智能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1069.9001萬股。新強聯和明陽智能在風電業務領域的合作隨著在資本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股權認購而更為牢固。
二、上緯新材
9月9日,上緯新材公開了招股意向書。資料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上緯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0.23億元、12.38億元、13.48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48億元、0.19億元、0.87億元。在首次募股中,有550萬元資金將投向上緯(天津)風電材料有限公司自動化改造項目。
9月28日,上緯新材正式登陸A股。從2017年開始,上緯新材營業收入組成中,風電葉片用材料業務占比逐漸增加:2017年,風電葉片營收占總營收占比29.25%;2018年,風電葉片營收占總營收占比33.84%;2019年,風電葉片營收占總營收占比48.69%;2020年上半年,風電葉片營收占總營收占比60.6%?梢钥闯觯S著國內風電裝機規模的迅速增長,上緯新材在產業鏈上游拿到了大量訂單。
在風電葉片用材料的銷售數量方面,上緯新材在2017年至2019年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7年上緯新材銷售風電葉片用材料14150噸,2018年銷售18209.4噸,同比增長28.69%;2019年銷售29123.3噸,同比增長59.94%。
相對應的,風電葉片業務給上緯新材帶來的利潤也在穩步上升,2017年,風電葉片業務帶來的主營利潤為0.52億元,占比26.6%;2019年主營利潤變為0.92億元,占比為35.11%。風電葉片業務在上緯新材的業務體系中逐漸占據主要地位。
據披露,2019年年底,上緯新材前四大客戶分別為中材科技(銷售2.86億元,占比21.21%)、國電聯合(銷售1.41億元、占比10.44%)、迪皮埃(銷售9262
.14萬元,占比6.87%)和三一集團(銷售6613.28萬元、占比4.90%)。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上緯新材提示的風險包括風電產業政策及搶裝趨勢對葉片材料需求可能的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毛利率下降風險、應收賬款收款風險等風險。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北京金風科創風電設備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的劉萬平同時擔任上緯新材的集團業務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
三、新風光
6月22日,新風光公開了其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風光營業收入分別為4.31億元、5.32億元、6.31億元和3.07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7億元、0.86億元、0.98億元和0.39億元。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
資料顯示,公司高壓動態無功補償裝置2019年國內SVG市場容量總計為41億元,公司高壓SVG實現收入3.37億元,占市場份額的8.22%。公司產品在光伏行業與風電行業占比相對較高,在行業內具備品牌與口碑優勢。
隨著國內光伏和風電行業的不斷發展,報告期內,公司高壓SVG產品單臺平均容量不斷提升,單臺平均售價相應提高,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 2020年1-6月單臺平均容量分別 3.77MVar/臺、5.36MVar/臺、6.12MVar/臺和8.14MVar/臺,單臺平均售價分別為37.86萬元/臺、46.02萬元/臺、50.58萬元/臺和62.92萬元/臺。
在新風光風電高壓SVG設備給企業帶來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已經成為企業高壓SVG銷售的最主要方向。如表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風光高壓SVG在風電領域銷售收入分別為999.4萬元、2861.13萬元、11227.39萬元和9008.69萬元,銷售額占SVG設備占比分別為4.61%、9.68%、33.28%和43.00%。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新風光提示的風險包括業績受下游光伏、風電行業補貼政策影響的風險、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及供給風險、毛利率下降的風險、應收賬款余額較大風險、與協鑫集團的回款風險、存貨余額較大風險等風險。
目前,該企業尚未登陸A股。
四、納泉能源科技
和其他企業不同,成立于2019年11月28日的納泉能源科技選擇的是登錄港股市場。2020年10月19日,納泉能源科技正式登陸港股市場。
資料顯示,2017年至2019年,納泉能源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0.57億元、1.44億元和2.28億元。其中風電變槳設備收入占了絕大部分。另外還有風力發電收入、風電場運營收入和風能相關咨詢服務收入。
產能方面,納泉能源科技在江蘇江陰的生產廠房可以配備4臺質量檢測機,具備年產2408套風電變槳控制系統的能力。主要客戶包括遠景能源、電氣風電。2017年至2019年,納泉能源科技向遠景能源銷售變槳設備收入分別為3610萬元、1.23億元和1.687億元;占當年收入的62.9%、85.2%和75.7%。
五、海力風電
11月27日,海力風電公開其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海力風電營業收入分別為8.54億元、8.71億元、14.48億元和13.79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1億元、0.33億元、1.64億元和2.10億元,符合上市要求。在本次募資中,將有6.3億元投向“海上風電場大兆瓦配套設備制造基地項目”。
據其披露,在2017年至2019年中,海力風電海上風電塔筒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2.76%、13.05%、32.31%;海上風電柱基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1.23%、18.53%、28.96%。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風電巨頭”。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9年,海力科技風電樁基業務占比從30%上升到75%,海上風電業務始終是海力風電發展的核心業務。
資料顯示,海力風電主要產品包括風電塔筒、樁基及導管架等,產品涵蓋2MW至5MW等市場主流規格產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級產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擁有專利授權76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項。
海力風電合作客戶主要為風電場施工方、風電場運營商和風電主機廠商,代表企業如下: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海力風電提示的風險包括產業政策調整的風險、業績下滑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委外加工交付風險、項目延期變更風險、債務償還風險等。
目前,海力風電尚未正式登陸A股市場。
六、飛沃科技
9月30日,飛沃科技公開了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飛沃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47億元、2.73億元、5.26億元和1.58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363.77萬元、3208.12萬元、6575.01萬元、2130.64萬元。本次籌資中將有3.2億元投向“風電高強度緊固件生產線建設項目”。
如下表所示,飛沃科技快速拓展葉片雙頭螺栓、主機螺栓、塔筒螺栓、錨栓組件等風電全系列高強度緊固件及組件,來自整機螺栓和錨栓組件的收入大幅增長。
據介紹,2019年,飛沃科技主要產品風電葉片預埋螺套在所屬單品細分市場的全球占有率高達70%以上。根據QYResearch發布的全球風電緊固件市場調研報告,2019年,飛沃科技在全球風電全系列緊固件行業市場占有率達到4.71%。
飛沃科技客戶包括通用電氣(GE)旗下艾爾姆(LM)、維斯塔斯(Vestas)、恩德安迅能(Nordex-Acciona)、中材科技、時代新材、遠景能源、三一重能、東方電氣、中國海裝、中車株洲所、中復連眾、明陽智能、特變電工新能源、中南勘測等國內外領先的風電葉片制造商、風電整機制造商及風電場建設商、運營商。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飛沃科技提示的風險包括下游風電行業波動風險、業績增速下降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對發行人經營業績的影響等風險。
目前,飛沃科技尚未正式登陸A股市場。
七、中天科技海纜
9月2日,中天科技發布《關于籌劃中天科技海纜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計劃將下屬中天科技海纜分拆上市。
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天科技海纜營業收入分別為25.67億元、40.04億元、53.35億元和28.5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91億元、1.37億元、4.72億元和4.25億元(未經上市審計)。
據了解,中天科技海纜主要從事海底光纜、海底電纜、海底光電復合纜及電力電纜(包括配套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產品廣泛應用于海上風電傳輸等領域。
風電后市場運維企業:容知日新待上會
一、容知日新
10月19日,容知日新公開了其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容知日新營業收入分別為1.00億元、1.13億元、1.80億元和0.91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177.31萬元、1021.46萬元、3338.52萬元、1355.68萬元。
資料顯示,容知日新主要產品為工業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已廣泛應用于風電、石化、冶金等多個行業。
在風電領域,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 1-6 月,公司風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685.73萬元、7,021.06萬元、9,081.00萬元和 5,816.83萬元,占比分別為66.82%、62.81%、51.10%和63.70%。風電業務成為容知日新最大的業務收入來源。
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三一重能、東方電氣、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分別為容知日新前四大客戶,銷售額分別為1810.93萬元、851.27萬元、765.51萬元、757.14萬元,占比分別為19.70%、9.26%、8.33%和8.24%。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容知日新提示的風險包括經營業績季節性波動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技術創新與研發的風險、應收賬款回收的風險、期間費用率較高的風險、經營性現金流量波動的風險等風險。
目前,容知日新尚未登陸A股市場。
風電場運營商:新天綠能登錄A股浙江新能尚未登陸
1、新天綠能
6月29日,新天綠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該企業也是2020年內風電企業唯一一家在A股、H股均上市的企業。企業主營業務為燃氣發電和風力發電。本次募資將主要用于投資河北建投豐寧森吉圖風電場(三期) (150MW)工程項目。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該企業營業收入分別為70.71億元、99.92億元、119.69億元和122.66億元?鄯莾衾麧櫈9.4億元、12.52億元、14.15億元和9.28億元。
其中,2017年至2019年風力發電收入分別為30.25億元、33.20億元和38.35億元;占總營業收入比分別為42.85%、33.28%和32.10%。風力發電業務已經成為新天綠能重要收入之一。另外,新天綠能風力發電業務毛利率近三年來分別為59.78%、61.29%和61.49%。
2、浙江新能
1月3日,浙江新能招股說明書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至2019年,浙江新能營業收入分別為9.36億元、12.5億元和21.02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43億元、1.32億元和3.96億元。本次募集的資金將有14.10億元投向浙能嘉興1號海上風電場項目。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江新能已投產電站控股裝機容量為1756.22MW,其中水電795.20MW、光伏發電947.52MW、風電13.50MW。
截止2019年底,該公司在建及籌建的風電項目累計裝機1270MW,包括浙能嘉興1號海上風電場工程項目(300MW)、江蘇竹根沙(H2#)海上風電場項目(300MW)、海西華匯大柴旦風電建設項目(50MW)、浙能寧夏中衛香山風電項目(120MW)、五家渠浙能新能源六師北塔山牧場風電項目(100MW)、浙能嵊泗2#海上風電場(400MW)。
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浙江新能提示的風險包括電力體制改革風險、上網電價補貼下降風險、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滯后風險、棄光、棄風限電風險、投資收益占比較高風險等風險。
目前,浙江新能尚未登陸A股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