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中國光伏:絕境中的逆襲
來源:中國能源網 時間:2020/11/24 16:05:14 用手機瀏覽

十年前,一場“盛世泡沫”讓光伏產業“餓殍遍野”。近十年來,它痛定思痛,如今再次登上了世界的頂峰。很少有一個產業經歷過像它這樣過山車一般的發展軌跡。今天,當我們面對世界諸多不確定性的時候,當國家提出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的時候,有人說,中國的光伏產業就是雙循環發展最典型的范例。


光伏產業突破“三頭在外”短板的“四大攻堅戰”:擴大內需,優化供給,突破裝備,拓展海外。

有人說,世界上有三張閃亮的名片來自中國,這三張名片都屬于中國的光伏領域:中國光伏制造業世界第一;中國光伏發電裝機量世界第一;中國光伏發電量世界第一。


時至今日,隆基、通威、天合和陽光電源都已成為行業龍頭。

7月21日,通威股份市值突破1000億;

10月9日,隆基股份市值超過3000億;

陽光電源的股票則數次漲停,上周五(11月20日)市值報收665億;

天合光能在6月10日登陸科創板后,各種布局突飛猛進,上周五(11月20日)總市值報收421億。

現在,四家光伏企業市值總和接近5000億。

同時,中國所有光伏上市企業的總市值接近19000億。


從“三頭在外”,到“三個世界第一”,短短十年間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怎樣的“過山車”?從擴大內需到優化供給,中國光伏企業如何實現了“鳳凰涅槃”?11月21日 21:30CCTV2《對話》為我們帶來答案!且聽四位光伏大佬分享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光伏事業。


央視《對話》欄目嘉賓陣容:

劉漢元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高紀凡 天合光能董事長

鐘寶申 隆基股份董事長

曹仁賢 陽光電源董事長

李俊峰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王勃華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徐洪才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

\

嘉賓發言摘錄: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老的行業是解決我們吃的綠色能源,新的行業是解決我們用的綠色能源,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行業有巨大的空間,值得我們大家去投資、去努力。


從這一種產業鏈的支撐來講,光伏發電輸出的等效的這種電力能源,如果用在我們的電動汽車,我們知道汽車占能源當中的消耗占我們石油消耗量的70%以上,如果我們以電動汽車的能源消耗的成本和內燃汽車燒汽油燒柴油的這種成本相比的話,我們現在實際上電動汽車的能源消耗成本只有用油的1/3到1/4。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事實上中國光伏發電等效的這種能源使用成本大約只相當10元錢不到的一桶(石油)美元的這種油價。如果我們在有條件的地方,利用我們的國土面積來輸出清潔能源,事實上我們可以大部分節約石油的這種進口,減少石油的消耗,節約外匯的支出,同時實現能源的清潔轉型。


十年前,很多關鍵原材料在外,關鍵設備在外,90%以上的市場在外。十年后的今天,中國的高純晶硅產量成全球第一,占全球大概65%以上的產量,電池組件占全球70%以上的產量。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把中國和美國在全球有領先、有競爭力的各項產業進行了比較,做了個圓餅圖。中國的光伏行業、光伏產品是麥肯錫認為中美之間中國絕對領先的產業,是中美之間唯一一個頂滿餅圖外框的產業。所以整個行業的同仁們,真正回想十年前的狀況和現在今天中國光伏行業所取得的地位的話,大家心里面會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


2008-2010年,歐美日韓對整個中國實行技術封鎖,工藝包、數據、專利等等,對此進行嚴格的保護。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整個產業受核心原材料的制約極其明顯。


設備這個環節,2010年以前,我們拿電池環節來舉例,90%以上的設備是日本的、德國的、意大利的、美國的為主。我們國內的設備基本上是零零星星,零頭不到10%。如果我們現在去看,還存在著2010年前后建成的電池生產線90%以上都是國外的設備。現在如果我們要去看,國內的設備接近占了百分之百,成本只有進口設備的三分之一不到。產品的提升、技術服務改進的速度比它們快。所以到現在為止,就是德國的設備、意大利的設備同樣價格的時候,我們國內的生產線,都愿意選擇國產的設備。


2010年前后,歐洲大部分進口中國的組件,2011年、2012年它們開始“雙反”,中國出口的組件大幅下降。可是反了六年、七年以后,歐盟總體總結,并沒有保護起歐洲的生產產能,反而影響了歐盟的低碳化、清潔化轉型的進程,所以歐盟委員會在2018年9月3號宣布取消對中國產品的“雙反”,很多中國產品以質優、價廉、規模大、產品質量也高,然后價格全球領先,重新又進入歐洲市場,這一點對我們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應該有很大的一種底氣和支撐。


我們總書記2020年9月22日在聯大會議上表態和承諾以后,10月份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隨后三天韓國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所以全世界幾乎190多個簽約國之間大多形成共識,這對國際上的這種能源轉型的推動,對中國發展過程當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的生態發展、環境保護作出更大的貢獻。道義上、經濟上、產業發展上、內循環、外循環上,可以說都是很多很多的加分項?倳涍@次表態,又一次向全世界發布這種沖鋒令,全人類齊步跨進可再生能源、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生態發展的新時期。


過去的兩年到三年,我們每年非化石能源增加1到1.5個百分點,“十四五”期間如果我們稍微積極一點的態度,很有可能每年會增長1.5到2個百分點的這一種可再生能源比例。如果從這樣一個發展曲線去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碳中和,它還在加速,應該有可能按期實現,或者是提前實現,因此不僅僅前瞻性上占道義上的國際制高點,經濟上完全有產業的這種物質基礎作為支撐和保障,是值得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努力的。


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

光伏在過去這一年、兩年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更重要的是,一方面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看好,另一方面是對我們光伏產業發展的看好。


在過去我們跟海外的一些供應商在合作,相對來講,大家交流一次,都要幾個月的時間,但是中國企業之間,上下游完全打通之后,相互之間的交流,只需要一周或者兩周。所以這個循環,一下子就加快了。所以中國在產業的領先不是偶然的。


在進入光伏領域之前,我就是做裝備的。所以進入光伏領域之后,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國光伏產業,整個光伏制造從硅料、硅棒、硅片到最后電池組件全盤進口設備。就拿切片來講,中國是從2009年開始會做切方機,這個我也是參與者,因為在2006年,我就牽頭成立了大連連城數控,就是看到了這種太陽能光伏的蓬勃發展。我們裝備全部依靠海外的一個現實,我們希望取得突破。所以當時就找了一些大連做機床的專家在一起,我來牽頭出資來做,先從最簡單的開方機做起,但是開方機當時也是從海外進口,那么從2006年-2009年開發出來。接下來我們開始攻克切片機。切片機當時在中國完全沒有任何認知,它就像一個很粗的玻璃棒,我們要把它切得和紙一樣薄的這樣的硅片。但是大家如果沒見過這個設備,都覺得這個根本想不出來加工辦法,它其實就是一種我們叫線切割的設備,那就是瑞士和日本在做。這時候連城數控開始進入,也有其他家進入。從2006年一直到2012年開始出設備,這時候主要還是處于跟隨、模仿、創新階段。到了2015年,已經可以并駕齊驅了。這時候中國的產品已經體現出來了相同的能力,但是更快的服務、更低的成本。到2015年之后,隨著技術的升級,那么進入到金剛線的切割時代,這時候中國的企業和瑞士,和日本的企業已經是同臺競技了。等到產品出來的時候,到了2017年、2018年這個產品完全在市場擴展的時候,海外的設備已經完全消失了。所以中國已經全面領先了。


中國光伏應該說最早它的起步,就是從海外市場起步的,所以這不同于其他產業,它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剛開始我們就對應了全球的高質量、高標準。從海外市場開拓來講,我認為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點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就讓它感覺到用你的產品,它得到的好處最多,如果不用它就吃虧了,我認為這是你拓展海外的時候最根本的一點,第二點就是本地化,那就是說,我們在給海外市場服務的時候,能夠更加貼近它的市場,大家能夠有更多的共鳴。


全球的光伏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即使像中東的沙特、土耳其、俄羅斯,它們都有支持本地制造的政策,給予本地制造一個更好的價格和一個更好的保護政策。但目前的現狀,中國的光伏產業仍然一枝獨秀,中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實際上中國光伏產業的領先優勢正在快速擴大。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

對于“擴大內需”,我這個體會比較深的是,實際上擴大內需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我們要培育市場,另外一方面我們的制造業,我們的創新能力,我們的技術研發能力必須跟得上,否則國家給你做好了頂層設計,你自己做不出來,那也沒有用。所以這是一個相互守望的、相互耦合的一個過程。這十年深刻吸取了我們“三頭在外”的教訓,當“三頭在外”的時候,我們是什么都是受制于別人。所以在這個產業演化的過程當中,我們企業界還有我們國家政府部門都做了大量的思考,如何來推動我們國內的市場,如何來推動我們企業自主創新、替代進口,實現真正自主知識產權的這個過程,首先是國內市場大的激發,取決于我們頂層的制度設計,加上企業努力兩方面得來的。


國家從各個方面的政策給予引導,給予刺激。特別是我們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我們國家給予的一些電價的補貼,這些補貼從今天來看,看上去它是擴大內需,本質上它是讓我們快速降低成本。內需的擴大,使我們的企業一方面有了市場,另外一方面還是由于我們中國企業真正的低成本創新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得我們能夠滿足已經擴大了的內需的市場的需要,使我們能夠這幾年逐步把我們的化石能源的比例降下去。內需的擴大,實際上就是我們企業創新、自主能力提升一個交錯的過程。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實際上光伏產業作為在二十一世紀一個既是低碳產業,也是一個未來能源的方向,全世界也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都在爭搶這個產業發展的主導權,在這個過程中間,兩件事情可以說明,第一件事情,實際上早期是它們發展得好,當然后來我們通過科技創新、成本下降,我們的競爭力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為了阻止像天合光能這樣的中國企業競爭它們占領的市場領先地位,就采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貿易保護,不管是一次雙反、二次雙反,實際上目標就是要阻止我們在它們市場爭奪它們的市場主導權,以及和它們產業競爭。擴大國內市場和成本下降以及技術創新,實際上是三位一體的,相互協同關系。


2060碳中和,簡單來講,就是那個時候,整個我們中國的碳排放是零,F在的煤、天然氣、石油將全部被淘汰,全要靠以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作為未來能源的整個的主力。在這個里面可以說,既有巨大的前景未來四十年,但是更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怎么讓光伏這樣一個能源能夠最后成為這個行業的主力,實際上包括儲能、氫能等技術都要起來。這個里面又給我們這些創新的企業帶來了一種新的興奮。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

實際上這三個世界第一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中國的新增裝機市場,已經連續七年世界第一了,而且沒有往下走的態勢,中國的累計裝機量,已經連續五年世界第一了,還會繼續走下去。中國的光伏電池組件的產量,連續十三年世界第一。


有人說“光伏產業的世界第一名不副實”,我認為這個完全沒有道理,因為這是我們中國的光伏產業拼搏出來的,而不是人家讓出來的。為什么這么說?事實擺在那兒,因為這些產業都是人家先干的,而且都是發達國家先干的,15年前我們的電池組件的產量只是日本的1/5,我們的產量排在日本、美國,排在歐洲后頭,但是后來我們一步一步地大家拼搏奮斗,最后戰勝它們,把市場從它們那里拿過來了,我們變成了世界第一。


“雙反”的結果是怎樣的?2011年,我們光伏產品的出口額225億美元,至今為止這是我們最高的一個點;到了2012年,我們一下子降到127億美元,近乎腰斬,這個打擊是相當沉重的。所以使得很多企業就做不下去了,所以當時有很多企業破產,對行業帶來非常沉重的打擊。這個教訓是非常沉痛的。那么反思一下,第一點是我們的基礎,因為我們這“三頭在外”有兩頭是要進口的,一頭是設備,一頭是原料,這兩塊都是基礎,一個產業如果沒有基礎,那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們那個時候就是沒有基礎,我們的產業鏈不完整,所以我們得到的反思就是,我們一定要把基礎抓在自己手里,所以我們通過企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攻克了多晶硅料等,包括一些設備的難關,這樣我們光伏的成本才快速下降。


在內需這個市場,這個舞臺搭好之后,在優化供給這方面最主要最突出的就是中國的光伏產業,就是我們的技術創新。而且中國的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有一個特點,它是全產業鏈的創新。所以我的體會就是中國的技術創新,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越來越活躍了,是歷史上最活躍的幾年,特別是最近的兩年,基本上這幾年,我們每年的光伏產品的轉換效率都以0.3-0.5個百分點來提升。我們現在主流的企業電池轉換效率已經在22.4%-22.5%,領先企業已經接近了23%。這個發展非?欤郧霸诿绹鴩铱稍偕茉磳嶒炇业淖罡咿D換效率紀錄里邊見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但是這幾年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已經有19項紀錄了,而且我們有4項至今還在保持著。而且這19項里邊有14項就是最近這兩年之內出來的,所以這幾年的創新非常活躍,真正地做到了擴大內需、優化供給。所以我們的潛力和我們實際做的工作都體現在這里面了。這樣下來以后,一個我們轉換效率提升了,再一個成本也下來了,更有利于我們擴大內需了。


我們的海外市場跟以前沒法類比了,以前我們說的90%也好,95%也好以上出口,那個時候是一個什么情景呢?集中度非常高。我們出口的方向大部分是歐洲,歐洲的大部分是德國,所以一個國家一“打噴嚏”,我們跟著就“感冒”了,就是這樣一個情況。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集中度在迅速地下降。我們統計了一下,現在全世界GW級以上這樣大的市場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超過16個,所以不是過去那種非常集中的現象,這個實際上對于國際市場的穩定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所以我們在國外市場應對也相對比以前稍好,壓力小一些,有一種東方不亮西方亮,此起彼伏的這樣一個感覺。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

當2008年金融危機來的時候,許多國家對光伏的支持減緩了,中國可以這樣說,從疫情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得出來,它是個韌性很強的一個經濟體,為什么這么說?當金融界放棄的時候,地方政府在支持,中央政府在支持,企業家在努力。很多光伏企業都堅定不移地走過來了,熬過了那一段至暗時刻。


大家都看到了光伏,我們技術的進步,有我們努力的部分,但是所有的光伏行業應該看到這一點,由于我們光伏產業的蓬勃興起,全世界的光伏創新的團隊都為中國產業在服務。所有的人、所有的技術都給你提供。比方說隆基,我需要什么技術,不光是隆基的團隊在研發,全球的團隊知道隆基需求這樣的技術,我給你做這樣的研發,我給你提供那樣的服務,這是一個很好的局面,我們要利用好這個局面。沒有哪一個說我先進的光伏技術,我不想給隆基,不想給天合,不想給中國的光伏企業,那它就沒有用武之地。就是你自己強大了,你是真正這個市場的主宰,如果你不是這個市場主宰的時候,你就沒有這種機會。

光伏行業的發展,雖然吹的是沖鋒號,但是它不是一個百米賽跑。它是一個馬拉松,達峰要十年,碳中和要四十年,所以大家應該鍥而不舍地去努力!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經歷了一個艱辛的發展過程。咱們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制造業發展起點是非常低的,主要是來料加工,兩頭在外,搞這種代工、貼牌,所以賺的是一點辛苦費、血汗工資,是低端位置。所以講的我們這個所謂“三頭在外”起點很低,其實最核心的一個就是技術在外,你沒有技術,你有原料,有市場,有設備,你沒有可持續的競爭力。所以在技術創新這一塊,各行各業特別是制造業,我們大家付出了很多的辛勞。在這個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也通過學習、模仿、借鑒,最終走向了自主創造、創新。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行業,其實表現也是不錯的,比如說像汽車行業,支撐“鐵公機”領域的是這個機械工程的制造業。光伏產業實際上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而且應該說給咱們中國人長臉了,也是為我們未來的制造業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一毛錢一度電:中國光伏改變世界的力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