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保利協鑫能源及協鑫新能源聯合公布公告,其子公司安徽協鑫新能源、蘇州協鑫新能源與作為買方的徐州國投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協鑫方面出售宿州協鑫光伏電力、淮北鑫能、合肥建南及合肥久陽的90%股權,以及碭山鑫能的67%股權。上述出售資產在中國運營6家光伏電站,總并網容量約為174兆瓦,完成這筆交易將帶來現金約4.6億元人民幣,協鑫新能源擬將之用于償還債務,改善長遠現金流。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電站企業,協鑫新能源總裝機容量曾連續三年穩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19年底,協鑫新能源光伏電站規模達7145MW。但自2018年“5·31”之后,在補貼降低、規模指標壓縮的影響下,這家民營電站老大運營壓力暴增,深陷負債泥潭。
為償還債務及改善經營現金流,協鑫新能源開啟了自救模式,將“輕資產”調整為企業的核心發展戰略,密集出售光伏電站。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自2019年前后,協鑫新能源9次出售光伏電站,累計規模達到2.508GW,共獲61.629億元。
具體來看,2018年10月協鑫新能源向中廣核出售160MW光伏發電站項目80%的權益,獲得3.06億元。然而其年報顯示,2018年協鑫新能源的負債率達到84.14%,所欠補貼赤字較2017年增加25.4億至67.8億。
2019年,協鑫新能源加速瘦身,分3次共計出售容量1.337GW的光伏電站資產,回籠27.26億資金,進一步減輕負債。2020年以來,協鑫新能源分別向徐州國投環保、華能、中核(南京)、國開新能源等出售1.011GW的光伏電站,獲得31.31億元。據其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公司的負債率已較2019年底下跌約1個百分點至約80.8%。
而從電站交易的“買方”一欄可以看到,包括徐州國投環保、華能、中核(南京)、國開新能源,中核(南京)、五菱電力、中廣核在內的“接盤方”,皆是資金充沛的國企。事實上,2019年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商格局已然生變,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在TOP50投資商持有的94GW光伏電站中,國企持有規模總計57.9GW,占比達61%。而2018年約70%的光伏電站由民營企業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