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陸上風電身陷電網限電困擾,業界紛紛寄望于海上風電步入快速發展軌道,以解產業低迷之苦。然而,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國家2010年9月完成的首輪1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招標至今一年多時間竟無一動工,而醞釀已久的第二輪海上風電招標也暫難啟動。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造成項目開工不力的直接原因在于國家風電開發規劃與國家海洋功能區定位尚需要有效銜接。而從整體上來看,項目建設成本投入過大而導致的項目盈利難預期,以及風電設備商扎堆進軍海上等一系列因素都成為行業短期及長期困擾,國內海上風電的產業航母正經歷未起航即已觸礁之痛。
項目規劃被打亂
“海上風電目前碰到的最大難題是國家能源規劃與國家海洋規劃尚需要有效銜接!饼堅措娏究偨浝碇x長軍在2月23日舉行的“2012中國清潔電力峰會”上直言。
據了解,龍源電力在2010年9月中標首輪海上風電招標的江蘇大豐20萬項目,至今仍由于涉及海域征用問題未拿到國家海洋局的“路條”。按照要求,所有海上風電項目建設計劃必須符合國家海洋功能區規劃,這一新近出臺的規定讓前期項目選址時未曾考慮海洋功能區規劃的首批四個項目均未獲得國家海洋局核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策方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就在2010年9月首輪海上風電招標結果公布后不到一個月,國家對海洋功能區劃進行了新一輪調整。這次調整結果給本來沉浸在成功中標喜悅中的各電力企業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華能新能源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按照新的海洋功能區定位,公司首批中標的濱海30萬千瓦近海風電項目,要穿越8千米長的珍稀動物保護區!氨Wo區上空不允許架設輸電線路,這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做風電場設計,否則國家海洋局不予核準!痹撠撠熑朔Q,新的設計方案已作出,但能不能通過還不確定。
據記者了解,其他的項目中標方如中電投、國網下屬魯能集團所遭遇的問題是,中標的項目周圍被定位為圍墾區或者生態旅游區,前期的項目設計建設規劃全被打亂。
謝長軍告訴記者,他希望龍源中標的20萬項目下半年能順利通過國家海洋局核準,并及時開工建設。
成本高 盈利難
“修改風電場設計建設方案,將相應帶來項目總投資成本預算的大幅增加!鄙鲜鲐撠熑吮硎,例如有的項目修改后要增設海底電纜,這一塊只能使用國外產品,成本負擔將會大幅增加。
目前,企業疲于應付海洋功能區調整給項目帶來的麻煩,無暇顧及太多。但多數專家對記者表示,從長期來看,遠高于陸上風電的高額項目造價,以及后期的運營維護難度或將更加劇海上風電項目的成本負擔。
廣西銀河艾萬迪斯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資源條件和技術水平差等因素,國內海上風電的成本投入相比于目前陸上風電7000元/瓦的綜合造價水平,至少要高出一倍,“由于海上風電機組功率和體積均比陸地風機要大,因此光機組設備的投入就得高出陸地5%-10%”。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曾對記者表示,機組成本只是風電場建設成本的一小部分,其他的諸如風電成基座、電纜等配套設施的投入更多,另外還包括風機裝運、安裝費用。據了解,風電設施和安裝費用約占整個風電場建設成本的79%,而陸地風電基礎設施安裝費用僅占整體40%左右。
從國際經驗上來看,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海上風電發展局近期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海上風電的發電總成本大約為每1000千瓦時243美元,而發同樣的電,陸上風電成本僅97美元。
而對于遭遇各種困境制約的首批海上風電項目盈利前景如何的詢問,多數專家均稱無法預測。“目前,運行經驗相對成熟的國內陸上風電項目的內部資本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海上風電項目恐怕要比這低。”謝長軍稱。
設備商急扎堆恐釀“苦果”
下游風電場開發的種種不確定性并未影響國內各大風機制造商紛紛進軍海上風電的步伐。在他們眼里,或許看到的只有“到2015年,海上風電裝機達500萬千瓦,到2020年達3000萬千瓦”規劃數字所勾勒出的宏偉藍圖。
去年一年時間里,包括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龍頭風電設備商紛紛宣布加快海上風機研發計劃。不久前,華銳風電還宣布其自主研制的6兆瓦大型海上風電機組中標上海臨港海上風電一期示范項目設備采購招標。
為加碼進軍海上風電,華銳風電還在去年6月宣布將改變原募資項目,將數十億募集資金集中投向江蘇鹽城港射陽港區海上風電機組裝運基地項目。
對此,有業內專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設備商著眼于長遠提前布局海上風電設備供應版圖本無可厚非,但從目前來看,海上風電開發遠沒有想象中順利,這會直接影響設備的采購及安裝進度,也將大大考驗現金流正日漸緊張的各設備商的承壓能力!叭ツ暌詠砀髦饕O備商現金流凈額均已告負,且有不斷減少之勢。如果過度豪賭海上風機,恐有資金鏈斷裂風險!痹搶<艺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