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評說被新能源企業忽視的生物液體燃料。
沈驥如:因為國際油價已經連續22天上漲幅度超過4%,國家發改委決定將汽油、柴油每噸價格分別提高300元?梢娢覈挠蛢r與國際油價是高度關聯的。
石油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油價關系到百姓生活,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安全運行。我們關心油價,更要關心能源安全。我國能源結構的特點是,煤炭儲量豐富,而石油儲量貧乏。隨著經濟的發展,1993年以后,我國成了石油凈輸入國。2011年,我國開采了2.04億噸原油,進口了2.54億噸原油,還進口了4060萬噸成品油,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6.5%。如此之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不但使我國油價與國際油價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油價難以下降,而且從戰略上看,是非常不安全的。
如何減少我國對海外石油的依賴?從長遠來說,就是要發展不使用汽油、柴油的交通工具,如電動汽車。但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我們仍離不開液體燃料。替代石油的液體燃料,是生物液體燃料。我國已經在使用陳化糧生產燃料酒精。但是為了防止與人爭地、爭糧,國家已經不再擴大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酒精生產。但是一些地方主管部門和企業因此就回避了一切生物液體燃料的生產,只關注風能、太陽能。這是一個誤解。實際上,并非一切生物液體燃料都要用糧食生產。
中國科學院的專家陳洪章研究員發明了一種“氣爆法”。通過類似爆炒米花的辦法,裂解植物纖維,使酵母菌更好地接觸植物細胞,免去了水介質,提高了發酵的效率,不排放污水。加工植物纖維,可以用全國各地山坡上生長的葛根,生產出燃料酒精。葛根在加工出燃料酒精后的“廢渣”中,還可生產出治療心臟病的藥物葛根黃酮,殘渣還可以造紙,不排放廢水,幾乎沒有污染。更令人振奮的是,18億畝耕地上的秸稈和幾十億畝林地上的枝杈、落葉、果殼,都可以用來生產生物液體燃料。
陳洪章介紹說,現在有些企業把秸稈顆;脕戆l電。這當然比在農田燃燒秸稈,制造大量煙霧妨礙飛機起降要好。但這不是利用秸稈能源的最好形式。秸稈能源利用有四種形式:氣化后燃燒、制成顆粒燃料、直接發電和生物轉化后分層多級利用。前三項利用是低效利用,因為煤、石油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而秸稈除了碳、氫,還有氧。直接燃燒秸稈意味著浪費了其中的氧。秸稈中的碳、氫、氧可以通過生物轉化,生產出可以替代汽油的乙醇、丁醇,還可以生產出聚醚多元醇,是一種輕質的建筑保溫、隔音材料。用氣爆法發酵秸稈后的殘渣還可造紙或作為飼料,幾乎沒有廢物和污染。這種對秸稈“吃干榨盡”的多層次利用,社會效益最好,綜合的產值和利潤在四種利用形式中最高,而且適于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參與,可增加大量就業。
據了解,陳洪章中間試驗生產的丁醇每噸成本不到6000元,而目前1噸汽油的價格在9000元左右。丁醇可以任意比例與汽油混合使用,不需要改變發動機。不算林地的生物質原料,我國僅農田每年就有約7.5億噸的秸稈,假定一半用于粉碎后還田,保持土壤肥力,另一半就有3.75億噸。以每7噸秸稈生產1噸乙醇或每13噸秸稈生產1噸丁醇計算,可以生產5300萬噸乙醇(可替代約1億噸石油進口)或2900萬噸丁醇(可替代約5800萬噸石油進口)。
用秸稈或葛根生產的生物液體燃料是可再生能源,而秸稈的來源廣、數量大,不用專門種植?梢,開發生物液體燃料,將為降低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穩定我國液體燃料的價格,開辟了一條自主、自立的新路。
用秸稈或葛根生產液體燃料的特點,特別適合中小型企業。秸稈和葛根的分散性,使運輸距離對成本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每家秸稈燃料加工企業原料收購半徑不宜超過30-40公里,工廠的合理規模以年產乙醇20-40萬噸或丁醇10-20萬噸為宜。這樣規模的生物液體燃料生產企業,全國可建2000家左右,基本上每縣一家,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對原料的運輸,不要建立專門的運輸車隊,而要利用物聯網技術,充分利用空駛車輛,通過手機向所有的卡車和農用運輸車告知需要運輸的秸稈或葛根所在地,讓這些車輛“捎帶”把秸稈或葛根運往燃料加工廠,運費可以大幅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