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過剩產能。我國光伏玻璃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90%。研究對有資源、有市場的中西部地區光伏玻璃項目產能置換實行差別政策。
根據有關數據,至2020年9月底,全國共計超白壓延玻璃114座熔窯,245條生產線,產能32580t/d,其中在產熔窯48座,164條生產線,產能28320t/d,產能利用率87%。我國光伏玻璃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9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國和出口國。目前國內光伏玻璃在建和擬建產能24750噸/日,其中10600噸/日的產能已具備點火投產條件,主要分布在安徽和廣西。
近期光伏玻璃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根據有關數據,2013年-2019年,光伏玻璃成品價格在20元/平方米-35元/平方米之間波動(見下圖)。今年6月-10月,光伏玻璃成品(厚度3.2毫米)平均價格由26元/平方米上漲至41元/平方米,最高報價48元/平方米。
因該輪漲價帶來的影響,Solarbe索比光伏網等產業媒體已經做了詳細報道,但光伏玻璃為什么會出現緊缺,該局面如何破解,2021年是否還會出現新一輪的緊缺和漲價,帶著這些問題,Solarbe索比光伏網咨詢了業內有關人士。
相關人士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統籌考慮光伏玻璃市場需求、產能現狀和發展趨勢,秉持保障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防止新一輪的產能過剩的原則,貫徹落實中央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下一步將積極重點開展如下三項工作:
NO.1加強光伏玻璃供應保障
目前有關部門正研究制定有關促進光伏玻璃行業發展文件,擬對光伏玻璃實行有別于傳統浮法玻璃的政策,以盡快釋放產能,緩解供應偏緊,抑制價格上漲。
NO.2對光伏玻璃產能置換實行差別化政策
在正在修訂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中,將實行有保有壓的置換政策,研究對有資源、有市場的中西部地區光伏玻璃項目產能置換實行差別政策,同時鼓勵普通浮法平板玻璃企業轉型生產光伏玻璃,有序推動光伏玻璃產能增加。
NO.3防止產生新的產能過剩
在加快光伏玻璃產能供給的同時,按照差異化行業標準的要求,建立光伏玻璃產能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引導地方和企業科學布局產能,有效防范形成新的產能過剩風險,同時嚴防假借光伏玻璃之名新建普通建筑玻璃生產線。
Solarbe索比光伏網旗下分析機構智新咨詢認為,這些舉措體現了政府部門對于防范過剩產能風險的堅定決心,同時兼顧了靈活機制,將加快一批玻璃企業轉投較高附加值的光伏玻璃的進程,同時在置換政策上兼顧實際情況,2021年光伏玻璃供應緊張局面有望舒緩。
化解玻璃過剩產能的五年回顧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就化解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過剩產能,加快建材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建材企業降本增效實現脫困發展作出具體部署。意見要求,通過多種形式壓減過剩產能。
●嚴禁新增產能。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
●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依法淘汰落后產能。
●推進聯合重組。支持優勢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聯合重組,整合產權或經營權,優化產能布局,提高生產集中度。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展試點,支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壓減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四是推行錯峰生產。推行水泥熟料錯峰生產,倡導平板玻璃行業通過自律合理限產。
按照該意見中的“新上工業玻璃項目,熔窯能力超過150噸/天的,應依托現有平板玻璃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即光伏玻璃項目(光伏玻璃熔窯能力最低在250噸/天以上,普遍為500噸-700噸/天)也應執行產能置換政策。據此工信部印發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工信部原〔2017〕337號)和相關操作問答,以及聯合發展改革委出臺的《關于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工信廳聯原〔2018〕57號),對光伏玻璃產能置換做了相應要求。
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開展五年來,光伏玻璃在內的整個玻璃行業運行質量明顯改善,由連年虧損轉為盈利,既有效遏制了違規新增產能,又有序引導了資源要素合理流動配置,促進了技術進步和布局優化,產能置換政策對促進玻璃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資料顯示,今年1-9月,玻璃行業克服疫情影響,行業運行總體平穩,效益穩中向好,全國平板玻璃產量7.0億重量箱,同比增長0.4%,規模以上平板玻璃企業營業收入626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利潤82億元,同比增長25%。由于平板玻璃效益好轉,投資回報率提高,目前一些地方新上項目投資沖動比較強烈。
上述數據表明,工信部治理玻璃產業過剩從玻璃產業的角度卓有成效,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還保證了存量有限的高品質的石英砂礦能夠用于更高附加值的玻璃產品。
這個說法得到了玻璃企業的驗證,此前玻璃企業表示,部分國內高品質石英砂礦已經枯竭,供應緊張,目前玻璃企業一是積極出海找礦,二是通過技術進步使純度偏低的礦砂也能夠滿足應用。
光伏玻璃漲價五點原因
2020年是該限令的最后一年。這兩年雖然光伏玻璃價格一直上漲,但屬于穩中有進,為何到2020三季度開始價格瘋漲?
光伏玻璃價格近期上漲的原因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
一、下游需求快速增長且國內裝機集中在四季度,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裝機量從 2010 年的17.5GW連續增至2019 年的115GW,市場規模增長5.6倍,年均增長率23.3%,其中2019年四季度全國新增裝機占全年的46.9%,預計2020年四季度全國新增裝機占比更高。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純堿價格約占光伏玻璃成本的15%,隨著中東部地區純堿廠家庫存降低,純堿價格于今年下半年開始上漲,傳導刺激了光伏玻璃產品價格上漲。
三、小窯爐玻璃價格較高,近期光伏玻璃需求增長,小窯爐產能利用率提升,但小窯爐的建設及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高價多為小窯爐生產的玻璃價格。
四、供應鏈匹配度偏低,光伏組件的尺寸越來越多樣化,玻璃生產企業需要庫存多種規格的玻璃,這些玻璃在不同組件廠之間不能通用,資源錯配限制了光伏玻璃的供應;據Solarbe索比光伏網調查得知,由于去年光伏組件尺寸升級,導致小尺寸光伏玻璃需求減少且窯爐難以升級,另外各家組件在打孔位置等細微方面的差別,也給玻璃加工帶來了許多定制化的困擾,所以玻璃企業最堅定地呼吁組件尺寸保持幾個大類,在這個體系下具備一致性。
五、部分玻璃企業受環保政策影響生產受限,隨著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的開展,多個光伏玻璃產能列入監管范圍,生產受限。
總結:業內人士認為,通過5年過剩產能限制措施,玻璃行業步入健康有序發展正規,2021年限令過后,工信部應會制定新的產業引導措施,光伏玻璃等高附加值的產品產能有望合理放開,同時玻璃企業也將完成窯爐新建、升級等措施,資源匹配度更高,這些都將緩解光伏玻璃的緊缺壓力。但兩點不確定因素是隨著國家提出將新能源作為拉長長板的戰略以及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海外光伏市場又蓬勃發展,光伏組件需求量可能仍然會處于快速增長勢頭,光伏玻璃產能擴張如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市場可能仍然處于較緊缺狀態。同時如同風電行業今年缺少巴沙木出現供應鏈風險一樣,隨著高品質石英砂逐漸緊缺,雖然不至于短期出現斷供,但生產成本可能會出現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