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交易成為近年來光伏終端市場的一大看點。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根據公開信息統計,2020年至今,光伏電站交易共計20起,電站交易規模超3.6GW,總交易金額超160億元。
海外電站交易頻繁
從統計數據來看,在20起光伏電站交易中,海外交易共7起,交易電站規模1789.3MW,占總交易規模的49.7%。
其中,天合光能、東方日升、昱輝陽光、阿特斯則作為“賣方”,向海外公司共售出1217.3MW光伏電站。
規模最大的為天合光能,向資產管理公司TPG旗下的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售出近1GW的光伏項目,項目分布西班牙、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地,包括在建、已運營以及到達開發后期近待建狀態(RTB)等不同階段的項目,計劃在2022年底前陸續完成全部交割。
此外東方日升轉讓澳洲昆士蘭州121.5MW光伏電站項目的80%權益,仍保留20%權益。該項目組件供貨和EPC總包方均由東方日升及其子公司提供。
事實上,上述交易也反映除了我國光伏電站開發企業參與國際電站開發的主流模式,即以滾動開發為主,建成并售出電站實現現金流回收。
不過,仍存“逆勢之作”。8月,三峽集團猛進,成功拿下了西班牙太陽能運營商X-Elio 的13個光伏電站資產,全面吹響進攻西班牙光伏市場的“號角”。三峽國際副總經理、三峽歐洲公司總經理吳勝亮將這一交易描述為該集團的一起“里程碑式交易”。據悉,此次交易資產估計5億~6億歐元,折合人民幣40~47億元。
作為電力央企“四小豪門”之一,三峽集團在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中承擔引領責任。截至2019年10月底,三峽集團可控、權益和在建總裝機規模達到1.32億千瓦,其中96%為可再生清潔能源。三峽集團還積極開發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業務,截至2020年6月、風、光裝機1285萬千瓦,占比16.55%。在2020年26GW競價光伏項目、41GW平價光伏項目中,三峽共拿下1288MW。
國企成接盤主力
從電站交易的“賣方”來看,江山控股、協鑫新能源、協和新能源、振發控股、北控清潔能源等13家企業清一色民企。
其中,售出電站規模最大的為天合1GW,其次則是協鑫新能源,包括子公司蘇州協鑫共售出電站超737MW。
作為國內運營光伏電站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截至2019年底,協鑫新能源光伏電站規模達7145MW。規模飆升之下“通病”接踵而,即補貼拖欠及高負債。為加速“降杠桿”和“減負債”,從2018年起,協鑫新能源將“輕資產”調整為企業的核心發展戰略,密集出售光伏電站項目。進而,轟動業內的協鑫、華能交易浮出水面。截至目前,協鑫接連兩次向華能“交接”697MW光伏電站,25億現金“回籠”,進一步減輕負債。
協鑫新能源可謂近年來光伏電站開發民營企業的典型縮影。自2018年“531”后,光伏電站交易開始異;钴S,交易容量、金額超過了前三年總和,協鑫新能源、北控清潔能源、江山控股等曾雄踞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榜首的民企開始接連出售電站,盤活現金流,緩解資金壓力。
而資金充沛的國企順勢成為接盤主力。在2020年3.6GW光伏電站交易中,京能、三峽、華能、國開新能源、國投電力、中核6家國企共“收割”1629MW電站,占比45%。
事實上,2019年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商格局已然生變,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在TOP50投資商持有的94GW光伏電站中,國企持有規?傆57.9GW,占比達61%。而2018年約70%的光伏電站由民營企業投資。
在能源轉型的主流趨勢下,壯大風、光等清潔能源成為越來越多國企的核心戰略。除“接手”民企電站資產,國企同時主動出擊,在2019年、2020年競、平價光伏項目中,均成為“最大贏家”。
“資產端最終將是國企的天下!币晃粯I內人士評價,國企資金實力難以匹敵,但民企在工程總包、運維等方面有優勢,未來國企、民企合作將是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