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中的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終于從紙面走向實際,日前,發改委發文表示,將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中國首家環境權益交易機構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在接受中新網能源頻道專訪時表示,碳交易是一個系統問題,成功的碳交易或將能夠倒逼整個能源產業的多元化改革。
減排不是學雷鋒 不能靠自覺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被環境業內譽為此次碳交易試點的“非常6+1”。北京、上海等地已經開始了碳排放交易,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這只是企業自愿的交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碳交易。那么,真正意義的碳交易是怎樣的呢?
梅德文說:“進行碳交易要分五步走,首先是總量設置,第二是配額分配,第三是核證注冊,第四是交易,最后是懲罰機制!泵返挛恼f,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已經是碳交易市場中比較靠后的一環了。
梅德文形象地將碳交易比喻成“減肥”:“一個人減肥,首先要有減肥的目標,然后才能根據目標制定或節食、或運動的減肥計劃。而碳交易也如此,在交易之前,要確認企業當前的排放量是多少,定下減排的目標!彼,確定“減排總量”是進行碳交易的首要任務。
“第二步是要進行配額,將總量分到局部!泵返挛恼f,這就好比是確定了整體減重后,確定從胳膊、腿,或者腰腹等“局部”分別減掉多少。
梅德文介紹說,在經過第三步的核證注冊之后,才是碳交易所閃亮登場的時候。各單位、各部門,甚至各國才可以在交易所里進行碳交易。
“最后的懲罰機制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實現減排,就要有高額的罰金進行懲罰!痹诿返挛目磥,如果依靠自愿減排或自愿交易,沒有最后的懲罰機制,之前的一切也只是空談。
他說,這就好比將碳交易等同于“學雷鋒做好事”,“不做好事,我們可以在道德層面上譴責,但不能在法律層面上進行懲處,不可以強制誰去‘學雷鋒’,不進行強制的效果肯定不會特別好!
或能倒逼能源價格改革
“碳市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對環境產權進行科學、合理、公平的分配。”梅德文說,碳市場主要有三個功能:碳定價;總量減排;低成本高效率的減排!
梅德文說“給碳排放定價,實際上是給能源定價。企業應該支付的環境成本,通過這種方式來倒逼能源價格改革和能源結構調整。通過總量控制能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減排。最終通過碳市場的建立,設計出相應的制度和金融產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平穩、漸進的轉變!
梅德文說,能源機制與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制度創新、制度變革,碳交易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翱茖W性的技術體系、公平性的政策體系、有流動性的金融體系,三大體系的建設,或許能夠促進更加市場化的經濟改革、更加公平性的市場改革和更加透明化的行政與財稅改革!
現在需列好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到,目前籌備試點中的“非常6+1”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制碳排放交易試點相關方案,以報發改委審批。那么如果進行碳交易,企業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梅德文說,要首先要測定需要“減肥”的總量。
“世界流行的測定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歷史排放’法,另一種是‘基準線’法! 歷史排放法就是看這個企業過去幾年累計排放總量的平均值,而基準線法不是看歷史數據,而是看整個行業的同類排放。比如確定首鋼的減排放量,就看整個鋼鐵行業,冶煉一噸鋼材鞍鋼、武鋼都需要排放多少,再看首鋼共煉了多少鋼,就能得出首鋼的大致減排數值。
梅德文介紹說,北京環境交易所創造性地將兩種測量方法結合起來。比如,對同一產業,已經建成的項目,就用歷史排放法來測量,而對在建的或將建的項目,用基準線法。這就辯證地解決了歷史數據和未來發展不一致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