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年伊始,伊朗與歐盟之間的“石油戰”不斷演繹,使得地緣政治成為當前國際原油市場最大的擾動因素。
受國際油價支撐,國內三地原油變化率至今已連續十五個交易日走高,成品油調價窗口隱現。專家認為,如果國際油價繼續維持高位運行,近期國內成品油價可能面臨上調的風險。
“石油戰”兩敗俱傷
兔年春節期間,世界主要產油重地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導致國際油價一路飆漲。龍年伊始,波斯灣地區局勢再起波瀾,歐盟和歐佩克主要產油國伊朗打響了一場“石油戰”。
1月23日歐盟外長會議通過針對伊朗的石油禁運令,禁止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并對伊朗中央銀行實施制裁。作為回應,29日伊朗表示打算停止向歐盟供應石油5年至15年,并再次揚言封鎖海上石油運輸重要關卡霍爾木茲海峽。
在專家看來,伊朗與歐盟之間的這場“石油戰”對雙方均無益處。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認為,歐盟通過制裁伊朗共識的主要推動力來自美國,此舉并不符合歐盟利益。意大利等國目前深陷債務危機,而停止面向伊朗進口原油尋找替代渠道勢必會造成另一波經濟動蕩,這對于債務纏身的歐盟國家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于伊朗而言,石油是伊朗最主要的出口產品,也是政府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對歐盟石油出口受阻也將影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因伊朗石油主要出口區域為亞洲,歐盟的禁運制裁短期之內無法傷到伊朗的根本,相反,如果伊朗叫停伊朗石油對歐出口,對于意大利等國來說,可能真的將“被反咬一口”。
中國國際期貨高級分析師劉亞琴表示,目前伊朗問題已成為國際原油市場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雖然伊朗問題是否會激化仍待觀察,但這場紛爭將會為投機基金提供做多油價的借口,屆時國際原油市場將再起波瀾,高油價不利于全球經濟復蘇。
多空交織國際油價
2012年,全球經濟前景撲朔迷離,國際原油市場上各種影響因素錯綜復雜,國際油市將如何演繹難下定論?傮w來看,專家認為地緣政治因素、金融避險因素以及歐債危機惡化影響新興經濟體等因素,有可能成為影響2012年國際油價運行的三大不確定因素。
首先,中東局勢是國際油價走勢最大的影響因素。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歐亞所所長余建華認為,伊朗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貿易量的40%,所以一旦發生軍事沖突,國際油價必然飆升。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家陳克新表示,如果沒有歐債危機負面因素的抑制,伊朗局勢對油價的帶動很可能已上升到120美元/桶,如果地緣政治因素繼續演繹到爆發戰爭,油價上升到200美元/桶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次,資金避險因素或助推油價上漲。上海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認為,歐債危機拖的時間越長,投機資本對歐債拋售的趨勢會進一步增加。國際原油市場金融屬性非常強,如果油價高漲,一定是因為資金避險的因素導致,而不是實體經濟的推動。
最后,持續發酵的歐債危機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嚴峻挑戰,影響國際油價走勢。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分析說,歐債危機會對新興經濟體產生多大的沖擊是影響國際油價走勢的一個關鍵因素。
國內調價窗口隱現
由于我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國際油價掛鉤,因此,國際市場的跌宕起伏關系著國內民眾生活成本的高低。去年在利比亞局勢推動之下國際油價持續飆升,國內成品油價一度刷新歷史最高紀錄。今年國內成品油價是否還會再創歷史新高?龍年伊始,成品油價格是否又要上調?
在國際油價支撐之下,近期國內成品油調價參考的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經連續十五個交易日走高,甚至有機構監測的數值已經超過了4%的調價紅線。
由于國家有關部門并未公布三地原油變化率的詳細算法,各家研究機構測算的數據有所偏差,總體趨勢均為上揚。根據安迅思息旺能源監測,截至1月27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變化率為4.1%,已經超過了調價紅線,并連續十五個交易日保持上揚態勢。能源研究機構東方油氣網測算,截至1月27日,三地原油變化率為3.436%,同樣連漲十五個交易日。
“近期成品油調價能否實現仍充滿不確定性。”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表示,若布倫特油價在111美元/桶附近,則難以滿足調價條件;若布倫特走高至113美元/桶之上,并保持一周時間,才有望在2月上旬開啟調價窗口。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即便當前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考慮到國內春運的形勢,調價時間點可能向后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