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便波濤涌動的光伏玻璃漲價潮,因工信部的一紙意見函,再度成為聚焦點。
10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日前發出關于征求《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意見的函,光伏玻璃將被納入到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之中;且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光伏玻璃項目。
此消息一出,使原本供應不足的光伏玻璃產業,變得更加捉襟見肘。2020年,光伏行業在疫情中風景獨好、火熱異常。伴隨著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到下半年,硅料、光伏玻璃等環節的價格跳漲,各個環節均開啟了漲價風潮。
如今,光伏玻璃產業在環保趨嚴、政策限產能、供求失衡等組成的“圍城”里,依舊艱難前行。
光伏玻璃之困
面對2020年光伏產業火熱的發展行情,率先漲價的是硅料。因為個別硅料企業的生產事故以及整體需求的缺口擴大,硅料在今年7月份開始了漲價潮,價格逼近翻番至100元/kg。
于是,光伏全產業鏈企業聯手應對硅料漲價,尤其是組件企業,通過各種聯合與布局,努力化解硅料漲價帶來的連鎖反應。就在此時,光伏玻璃也開始悄然漲價,并不斷走高。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了解到,今年7月份,3.2mm光伏玻璃的均價為24元/平米左右;到了雙節前后,價格上漲到37元/平米。根據PV InfoLink發布的最新光伏供應鏈價格統計,目前,3.2mm玻璃價格最高價格43元/平米,價格直逼翻番。
究其根本原因,光伏玻璃價格的跳漲,還是因為供求關系的失衡。
根據專業機構的測算,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需求有望超過440萬噸, 而目前國內的有效產能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并且,隨著光伏搶裝潮的持續,光伏玻璃的缺口將在未來的11月、12月越來越大。
除去供求失衡,在政策上,光伏玻璃也遭遇了“一刀切”。
根據工信部的最新文件,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車玻璃等工業玻璃原片)項目。確有必要新建的,必須實施減量或等量置換,制定產能置換方案。這樣一來,光伏玻璃的擴產,將更加艱難。
事實上,我國的普通玻璃產能過剩,但光伏玻璃的產能并沒有過剩現象,并因為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出現了產能缺口。但國家在擴產政策上的縮緊,使得光伏玻璃增加產能的難度增大。
而且,光伏玻璃的工藝技術和門檻高,新上產能的周期也比組件等環節更長。這樣的時間差,也讓光伏玻璃產品供應在今年的光伏爆發年落隊。如何補上越來越大的缺口,是擺在光伏玻璃企業的一道難題。
或在2022年破局
面對光伏玻璃的漲價潮,各方均在努力破局。
根據機構測算2020-2022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別約658、870、1016萬噸。面對每年近200萬噸的增量缺口。以信義光能和福萊特雙寡頭為代表的光伏玻璃企業,正在努力擴充產能。
2019年,信義光能、福萊特產能占比分別為30.8%、20.9%,合計超過了50%,并呈現出繼續擴大的趨勢。這兩家龍頭企業,在未來將合力形成2萬噸/天的產能!
截至2020年上半年,信義光能現有產能達到了7800噸/天;2020年公司預計將在廣西、蕪湖擴建共計4條1000噸/天的產線。未來,信義光能產能將達到11800噸/天;福萊特現有產能為6290噸/天;2020年公司預計將在越南擴建1條1000噸/天產線;2021年將在安徽鳳陽擴建2條1200噸/天產線;屆時2020、2021年公司產能預計為7290、9690噸/天。
包括信義光能和福萊特在內的中國光伏玻璃企業,在2020年預計新增產能6900噸/日。雖然投產節奏或慢于預期,但到年底也將有2000噸/日的有效產能投產。
此外,在政策上,光伏玻璃企業以及行業專家都在呼吁將光伏玻璃產能進行單獨管理,脫離傳統玻璃行業的大政策環境。這樣一來,將充分釋放光伏玻璃的新產能,以便跟上未來不斷增長的光伏新增裝機需求。
根據測算,到2021年,我國光伏玻璃產能將滿足50GW以上光伏組件需求;到2020年,將滿足60GW的光伏組件需求。按照各方對于光伏“十四五”年新增裝機約60GW的預測,到2022年,光伏玻璃的供求將平衡。在此之前,光伏玻璃價格將維持在偏高的位置。
在平價上網來臨之際,光伏行業全產業鏈都在做著充分準備。從全局看,光伏玻璃面臨的“圍城”只是一個小插曲,我國光伏產業將在“十四五”完成由量到質的改變,在未來的能源格局中占據更重要的主導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