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江蘇省政府發布了《江蘇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確定“十二五”期間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而重點發展太陽能利用技術等新能源產業被放在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2011年,江蘇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00兆瓦,江蘇對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也位居全國第一。
2011年,中國光伏產業內外交困,一方面國內企業無序競爭,導致產能過剩,價格下降;另一方面國外需求急劇萎縮,又遭美國“雙反調查”,更是雪上加霜。對此,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徐李表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確實存在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的問題,但這都是新生事物發展過程中伴生的正,F象。江蘇將支持光伏企業積極應對國外發起的“雙反調查”,并引導企業錯位發展,有序競爭。
2009年,江蘇出臺《江蘇省光伏發電推進意見》,對光伏發電實施固定電價政策,對光伏發電與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之間的差額進行補貼,極大的促進了江蘇光伏產業的發展。目前,江蘇光伏企業生產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光伏產品占到全國產量的50%。無錫尚德、常州天合也已發展為光伏產業的領軍企業。
根據《江蘇省光伏發電推進意見》,2009、2010和2011年,江蘇地面光伏并網電站目標電價(含稅)分別為2.15元/千瓦時、1.7元/千瓦時和1.4元/千瓦時。徐立透露即使為光伏發電每度電僅補貼1厘錢,全省花費也要4億元,江蘇為啟動光伏應用的市場所作的努力可想而知。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江蘇光伏裝機容量迅速攀升,2011年新增裝機容量更達到300兆瓦,是歷年規模的3倍。
《江蘇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寫道:“要把江蘇建成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與應用示范基地!碧岢鲈谔柲芗夹g方面,要著力提升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使光伏發電成本加快達到“一元一度”水平。而對于95%產品依靠出口消化的光伏產業來說,在國外市場萎縮的倒逼下,開拓國內市場也成為其必然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