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新基建的提出,將對電力產業形態產生很大沖擊,但也給“十四五”乃至2035年我國電力系統發展帶來契機。傳統能源行業應及時審視自身的短板,快速應對并創造發展機遇。
“當前,新基建主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我們預測,未來中國新基建帶動間接投資將達十萬億級,成為經濟復蘇新動力!苯眨谥袊鐣茖W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主辦的“中國煤電發展之路辨析”系列沙龍上,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
對于新基建給電力行業帶來的機遇,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指出,新基建在電力市場拓展、減煤減碳與推動可再生能源電氣化中,將擔當重要的角色。
電力企業廣泛布局新基建
“新基建”的討論由來已久,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年初,為恢復生產、重振制造業和加快科技創新,新基建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物聯網由此迎來迅猛發展期,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對電力行業而言,新基建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為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和管理變革提出了明確的實施路徑!敝须娐擖h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曾公開表示。
“從能源系統來看,新基建在生產要素上與傳統的基建有所不同,傳統基建主要包括鐵路、公路、航路。新基建的生產要素主要是數字化、信息化。‘十三五’末期提出新基建,預示著‘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間新基建潛力巨大!北本┐髮W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李想指出。
據了解,目前我國電力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新基建。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數字新基建”十大任務,南方電網數字化轉型提速,發電集團加快落地新基建項目,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電力建設企業加大新基建項目建設力度,部分民營企業也通過各種形式參與電力新基建項目。
助力生產系統能耗降低
袁家海表示,與傳統“鐵公基”項目不同,新基建自身雖然也需要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但主要拉動電力消費的還是信息通信技術產業!按送猓壳拔覈幱谛屡f動能轉換時期,新基建帶來的實際是經濟結構的優化,也會間接降低相關行業的能耗電耗!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球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約占全球電力需求的1%,約1600億千瓦時。李想指出:“未來隨著5G、云計算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數據中心,耗電水平也會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