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2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分別增長0.2%、22.8%、7.4%、11.3%和4.0%。1—9月,發電量同比增長0.9%,增速持續回升。
據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1.6%、8.6%、5.1%和4%。分地區看,全國28個省(區、市)用電正增長,其中河南、安徽、海南等7個省增速超過10%。1—9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3%。
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了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等情況。
“十三五”時期,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根據《巴黎協定》,今年各國需通報或者更新國家自主貢獻目標。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我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效、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等工作,采取強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強化節能提高能效,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堅持節約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不斷完善節能法規標準體系,2016—2019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3.2%,累計節能約6.5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4億噸。
二是大力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不斷增加可再生、清潔能源供給,深入推進煤炭去產能工作,努力打造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2019年,全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升至15.3%,提前完成了2020年規劃目標。
三是完善政策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節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氣象領域適應氣候變化等項目建設。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制定清潔取暖、“煤改電”、“煤改氣”、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可再生能源發電等價格政策。發布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完善綠色債券發行等金融措施。
據介紹,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決心和舉措促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堅持和完善能耗雙控制度,不斷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大能耗雙控、可再生能源發展、綠色投融資等方面體制機制創新改革力度,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