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風電產業“十二五”開局之年回歸理性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11-12-26 16:12:19 用手機瀏覽

    在經過了“十一五”連續五年翻番式的增長后,已經成為世界風電第一大國的中國,2011年終于出現了產業轉型跡象。這種轉型,不僅表現在國家對地方政府風電審批權的收緊,還表現在一系列風電發展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的制訂和出臺。

    “井噴式”發展的我國風電產業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開始出現理性回歸。

    風電場火熱“補漏”

    今年以來,與基本停止的風電場建設不同的是,我國各個風電場在全面進行各項技術和管理的“補漏”工作,而這些“補漏”是我國風電產業曾經省略但又不得不進行的必修課。

    伴隨著風電場的并網,今年以來,我國風電“風速”發展的隱患開始顯現。

    為風電產業敲響警鐘的,首先是大規模的風電脫網事故,其次是嚴重的“棄風”現象,這兩個現象在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均有顯現。

    記者了解到,今年前10個月,酒泉風電基地發生脫網事故73次。另外,河北、吉林、內蒙古等地風電場也連續發生多起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事故。

    中國電監會認為,脫網事故暴露出中國風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場建設施工質量問題多、大規模風電場接入帶來電網安全性問題、風電場運行管理薄弱等四大問題。

    “技術欠缺與管理薄弱,成為風電場的軟肋!眹译娋W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這樣評價。

    與此同時,在一些風電基地,并網后的風機還存在發了電上不了網的現象,出現“棄風”。在酒泉風電基地550萬千瓦的裝機中,目前能并網的不到430萬千瓦,已經建成運行的河西750千伏輸電工程的外送能力僅為230萬千瓦左右,其余都無法外送。玉門黑崖子風電場場長郭進學說,今年風電場負荷一直限制在30%左右,已累計損失電量4600萬千瓦。

    電監會今年發布的《風電、光伏發電情況監管報告》認為,我國風電發展規劃側重于資源規劃,缺乏具體的風電送出和風電消納方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棄風”折射出我國風電送出消納矛盾很突出。

    因此,針對技術短板,今年以來,“補漏”工作在各個風電場全面展開。

    如今進入酒泉風電基地,已經看不到前兩年車水馬龍的忙碌景象。曾經在一個月中完成五萬千瓦裝機的建設速度,已經演變成靜靜的期待。與此同時記者看到,針對風電場的技術“補漏”工作卻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11月15日,玉門黑崖子風電場的48臺風機,完成了低電壓穿越技術改造。

    “我們已經全部完成了國家電網要求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統、低電壓穿越技術等涉網系統的改造工作!焙谘伦语L電場場長郭進學說。

    郭進學所說的涉網系統改造,是國家電網公司為實現風電場安全并網運行統一部署的,而這也是今年以來我國規范風電產業進行的一項主要工作。

    據甘肅省電力公司介紹,針對風電場頻繁發生的脫網事故,國家電網公司狠抓了風電并網運行反事故措施,對已并網風電場從低電壓穿越、接地系統、電纜頭、涉網保護、無功補償、風機信息上傳、調度運行等方面加大排查力度,督促和幫助風電企業進行改造,不斷提升風電場并網性能。

    記者了解到,截至10月底,甘肅電網風電場有21家完成接地系統改造,占在運風電場的75%,完成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2573臺,占總裝機臺數的80.4%;17家風電場已建風功率預測系統。

    不僅僅是酒泉風電基地,今年以來,我國幾乎所有的風電場,都在進行這種“補漏”工作。全面“補漏”目前已成為我國風電基地中的火熱場景。

    開局年“特急”校正

    臨近年底回頭看,2011年,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從各地自我發展向國家加強管控轉變,從追求速度向注重質量轉變。

    “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風電大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說!暗谶@種超常規增長的背后,風電質量與發展速度之間的矛盾,風電標準滯后與風電快速發展的矛盾、風電與電網、風電與常規電源不協調的矛盾日益凸顯!眹译娋W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說。

    今年初,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宣布,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風電裝機第一大國。去年,我國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473.3萬千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但是我國并不是一個風電強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我國要實現風電大國向強國轉變,未來產業發展要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從追求裝機容量向追求風力發電量轉變。

    在這種情況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風電“新政”不斷推出。

    首先是收緊地方風電審批權。8月底,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地方上馬風電項目須經能源局批準。

    《辦法》明確,省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風電場工程項目,要按照報國家能源局備案后的風電場工程建設規劃和年度開發計劃進行。風電場未按規定程序和條件獲得核準擅自開工建設的,不能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電價補貼,電網企業不接受其并網運行。

    其次技術標準不斷推出。6月至8月,國家能源局連續下發了《關于印發風電場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加強風電場并網運行管理的通知》和《關于分散式接入風電開發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隨后,國家能源局又發布了《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重要標準,涉及風電機組狀態監測、風電場電能質量、風電關鍵設備制造要求等方面。

    “這些技術標準還遠遠不夠!蓖魧幉痴f!爸袊L電實際上需要出臺100多個技術規范!

    再次是以計劃安排方式對風電建設項目進行統籌。

    8月初,中國國家能源局下達了“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通知,核準風電項目總計2883萬千瓦,涉及全國29個省、區、市,在五份計劃通知上,全部標有“特急”字樣。

    記者了解到,這2883萬千瓦的風電項目是從地方申報的4000萬—5000萬千瓦項目中遴選出來的,說明風電審批正式納入國家統一規劃,開始從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入手,規范風電產業發展。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通過趨嚴的并網標準以及從緊的項目審批,我國風電產業才能實現規范發展。國家能源局的上述措施,必將對中國風電產業理性發展產生決定性作用。

    記者了解到,《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至2015年末,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要達到一億千瓦。這就是說,除去“十一五”期間已經完成的4400萬千瓦的容量,“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尚有不到5600萬千瓦的空間,平均年裝機1100萬千瓦左右,這也預示著以往我國風電裝機規模過去每年翻番的行業盛世,將一去不復返。

    從大到強,從追求速度到追求質量,這是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風電裝機國,重新明確的風電發展新思路!帮L電行業的轉型期,將為將來產業更好地發展做鋪墊!眹W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內蒙古達茂旗4個5萬千瓦風電項目獲核準
安順建風電場:總投資4.75億元 5月將竣工發電
吉林長嶺縣擬引進2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
湖南省桂陽縣累計風能發電4.26億度
新疆巴里坤:千萬千瓦級風電場不是夢想
棗陽市首個風電項目近日正式并網發電
2014全國棄風量及棄風率雙降 但三北形勢仍嚴峻
福建省首個獲批項目莆田50MW海上風電場核準建設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