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繼續告訴記者,你看它這里面只有這些亮晶晶的地方,這才是原煤,其他的這些泥糊糊的東西這就是煤泥。這在以前就是煤的廢棄物,我們相當于把這些廢棄物就消化了。那就是它配了很差的中煤,很劣質的中煤,就是和原煤這樣配配,然后給電廠供應。但是即便是這個,量也不能保證。
張建國說,現在整個煤場都是這種混合煤,所謂的混合煤,就是將少量的原煤,中煤、煤泥,甚至是煤矸石混合到一起的煤炭,發熱量極低。
張建國說,我們這個電廠的煤設計的是5000大卡,我們現在這個平均的入場煤的發熱量今年是4100大卡。目前像這種煤質,大概發售量就是3800-4000大卡,整體下來不到4000大卡。
望著這些原本煤炭加工過程中的廢棄物,張建國感到非常的無奈,為了得到這些混合煤,他付出的成本卻并不便宜。
張建國告訴記者,它折成標煤的話,這個大概是什么價格,就是折成標煤的話,這個煤的標煤單價已經到770元,就這么差的煤,標準煤已經到770元。
長期使用這樣的混合煤,對發電機組的影響是致命的,但只能是勉強使用。即使是這樣,電廠現在的存煤只有不到6萬噸,只能夠堅持4、5天的正常運轉,這也成為張建國一個無法完成的使命。
由于常年的虧損,河津電廠現在能夠得到的最低的標煤價格就是770元左右,這個價格在山西的煤炭市場內已經無法購買到煤炭,這些混合煤還都要從陜西省的南部運輸過來,給電廠的正常生產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漳澤電力河津發電分公司燃料部副主任張建國說,這就是咱們煤不是大量有煤泥,煤泥和原煤在一起時間長了就結成這種塊了。結成塊了之后,這個對我們生產項目影響都很大。
由于煤泥的粘合性非常的強,很容易就會粘結成比較大的煤塊。
記者在堆煤的現場看到,很多煤篦子都已經被煤泥給嚴嚴實實的堵上了,需要人工來疏通,推土機的反復碾壓甚至把這些鋼板都已經擠壓變形。
張建國告訴記者,看這都已經變形狀了,這也是推土機來回碾、來回壓把這個煤篦子壓壞了。這個應該是從設計到電廠報廢了它也報廢不了,因為它這是拿著鋼板立起來的,很厚的這個鋼板,根本就不應該壞。這個就是現在煤質變差了已經,推土機來回在這推,把這個煤篦子給推壞了。
除此之外,在制粉設備的前面,記者也見到了一堆堆被挖出來的煤泥。
作為漳澤電力河津發電分公司總工程師姚忠太告訴記者,這就是咱們剛掏出來的煤泥,咱們目前為止現在我們運行期間進的煤質差、水分大、煤泥多。這就是我們剛剛掏出來的煤泥,大家都能看到,每天有雇定的人在那敲。
姚忠太告訴記者,電廠每天都有專人在這里用最原始的辦法敲打管道,來保證煤炭能夠正常的通過,即使是這樣也無法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8臺磨煤機,現在目前為止斷了三臺。燃料中斷了,中斷以后,爐膛燃燒就不穩,我就必須以投油的辦法,來穩定鍋爐的燃燒,否則就滅火停掉了。
姚忠太說,由于煤炭的質量無法保證,現在用石油短暫的替代煤炭發電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每天基本上就得8噸到10噸左右的油,如果雨季來了,或者產煤雨量多,煤濕、煤質差,可能用的比這個還要多。
記者了解到,購買這種混合煤的情況,是整個山西省中南部的電廠都在面對的一個真實情況,這些質次價高的煤炭對設備的損害非常的嚴重。與此同時,這些電廠由于長時間資金的拖欠,今年的存煤量都很低,這對正常的供電將會構成直接的威脅。
作為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副會長的李建偉告訴記者,今年的反應很突出,所以今年入冬以來的存煤,這13家的存煤很差,一般入冬以來,我們的發電機的存煤應該在20天左右到一個月,至少應該有兩周的存煤。山西是一個山區,而且大多數企業運煤是靠公路來運輸,所以說屬于存煤量太少的話,如果遇上大雪就有可能造成斷糧,造成缺煤停機。
三、電廠虧損造成的原因
坐擁煤炭大省,山西火電中南部十幾家電廠卻因經營困難、缺煤停機、資不抵債而頻頻“聯名上書”。年產超8億噸的煤炭大省山西,已經成為全國發電企業虧損最嚴重的省份,其中中南部地區更是“重災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經歷了2008年開始的煤價狂飆、2009年大規模煤炭資源整合后,山西火電企業的傳統優勢不再存在。巨額的虧損從2008年就已經開始了。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副總經濟師劉衛東說,其實從2007年底到2008年初開始,我們分析主要是煤源緊張,因為當時山西省小煤窯都關了,就是關緊壓產以后,煤源緊。而我們這些大礦,就是所謂的國有大礦也沒有及時地跟上,所以采購發生了困難,煤炭已經進入了,其實從2008年開始已經進入了市場化,所以大家采購。
2008年大規模煤炭資源整合之后,山西省內的煤炭產量銳減,火電企業開始感覺度日艱難。
作為山西大唐國際運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濟師姜喜告訴記者,就山西而言實際的產量,把那些小煤窯都關了以后,把小煤窯那一塊的產量全部流失掉。我們據民間的統計,大概有2億到3億多。現在山西的產量在7億多噸。
由于傳統的統計模式,無法統計原來的小煤窯、黑煤窯實際產量,根據姜喜提供的數據,減少的產量會有2到3億噸,這幾乎占到了山西今年產量的三分之一還要多。煤炭實際產量的銳減直接造成了價格的飆升。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副總經濟師劉衛東繼續說,因為煤價我印象中2007年年底標煤的單價應該是300多元,不含稅的標煤單價,你想到今年我們預計能到了720元左右,翻了一倍,720元就是不含稅的。基本上是翻了一倍多,我印象中漲了是180%。就是從2007年年底到現在漲了180%。
在煤價漲幅到達180%的同時,電價的價格僅僅從2007年的2角6分上漲到了今年年初的3角5分,漲幅有限,煤價與電價的倒掛,是造成火電企業虧損最根本的原因。而由于山西省相對于臨近的其他省份而言,電價依然偏低,在煤炭市場上不具備價格的優勢,山西省的電煤還要大量的運往外省。
作為國電長治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的盧彬告訴記者,因為毗鄰河南、河北,如果再遠一點的話,它的煤源也是覆蓋到山東了,作為周邊這幾個省份的電價都高于山西省,目前為止,由于河南、河北和山東的電價遠遠地高于山西省的電價,在煤炭采購分析是優于山西省的這些火力發電企業的。所以說造成山西的火力發電企業沒煤可買、無電可發。
就這樣,原本的坑口電廠現在已經毫無優勢而言,業內的很人更是將坑口電廠改為了坑死電廠。
山西大唐國際運城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濟師姜喜說,目前來說,坑口電站的煤和非坑口電站火車直達它用的煤都從市場走,都是走的市場煤價。這樣的話,煤價的優勢就不存在了,就無所謂坑口電站的優勢了。就說是坑口電站是“坑死”電站這個說法是有的,
正是在多方壓力的積壓之下,山西省中南部的電廠都是出于喪失造血功能、資金鏈斷裂的惡性循環之中,可是即使是這樣的生存環境,仍然還有新的火電廠要跳入這個泥潭。
國電長治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彬說,我們168一號機是10月6號過的168,長治供熱是在11月15號,到目前發電量是完成了1億9千多。目前應該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從企業剛投產兩個月,我們已經虧損4千多萬了。
長治熱電廠是今年10月6日剛剛投產的新電廠,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已經虧損了4000萬元,全年的虧損預計是在7000萬元,這也讓原本就緊張的電煤市場更加的吃緊。
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副會長李建偉說,五大發電集團從2004、2005年那個時候擴張速度非?,廠分家之前,我們全省的火電總裝機是3.5億個,短短的幾年,我們現在裝機就擴大到了9.6個億了。這是歷史上沒有的。五大發電集團咱們中國都在鼓勵做大做強,都在爭著做大做強,而我們國家的政策實際鼓勵是在鼓勵做大,而不是鼓勵既做大,又做強。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