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豐收時節。在黃河故道邊的睢寧縣姚集鎮高黨社區,一筐筐脆生生的水果黃瓜剛從瓜蔓上摘下,就被進村采購的經銷商以每公斤3元的價格一搶而空。
一個多月前,因夏季雨水多,黃瓜苗曾出現不同程度的爛根。徐州豐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啟動開關,把一墻之隔沼氣站生產的沼液、沼渣送到田里,僅3天,黃瓜苗就恢復了生機。
睢寧是農業大縣,常年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年產生秸稈約116萬噸。當地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托沼氣延鏈,發展有機農業,實現綠色生態循環,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該縣推廣秸稈收儲利用社會化服務,以現代化農業企業為龍頭,以村集體合作社為單位,形成“秸稈利用企業+秸稈收儲企業+合作社+農民秸稈經紀人+種植大戶+低收入農戶”收儲運銷體系。
官山鎮小麥種植面積達11萬畝,年產秸稈約2.2萬噸。而當地精準招引的江蘇眾友興和菌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需要6萬噸小麥秸稈和6萬噸雞糞作為生產基料。
“公司收購價500元/噸,政府離田補助80元/噸,去除打捆、運送、存儲等費用,每噸純利潤有280元!比掖妩h總支副書記葛興飛介紹,只此一項,村集體經濟增收47.6萬元。而放大到全鎮,帶動村均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最高的達百萬元!斑^去大家想盡辦法處置的秸稈和動物糞便,現在變廢為寶,實現了循環利用。”眾友興和菌業負責人張再安說。
圍繞農業全循環、養殖業全循環、垃圾分類處置利用三大產業線,睢寧對生態循環農業進行補鏈強鏈,推進形成全產業鏈完整閉環。
當地以菌業企業產生的菌渣為基質原料,配置營養土,發展多肉養殖和瓜果無土栽培,35家營養土電商企業年銷售額超1.95億元;依托全縣2個有機肥廠和4個畜禽糞污處理中心,以菌渣和畜禽糞污為原料生產有機肥,按照“兩減兩增”行動要求,大力推行肥料統銷統購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現農業清潔生產。
環環相扣,全縣由此形成完整的“種植-秸稈-基料-食用菌-廢渣-營養土-生態種植”“種植-秸稈-飼料(青貯)-奶牛養殖-糞便-有機肥-種植”“種植-秸稈-沼氣/發電-沼渣/灰渣-有機肥-種植業”等循環經濟模式。
基于當地強大的農業種養廢棄物處置能力,睢寧正邦牧業有限公司、徐州溫氏畜牧有限公司在此投建6個大型養豬基地,年出欄量130萬頭。徐州綠科牧業有限公司、長江桂柳睢寧食品有限公司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持續“補鏈強鏈”。
以“沼”配套,睢寧的宜居質感更強了,農村能源使用結構得以優化,提升了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以“沼”增綠,睢寧的農村面貌更靚了,激活鄉村美麗經濟,打造出湖畔槐園、高黨等一批綠意盎然的美麗鄉村。
姚集鎮陳井社區的沼氣站里,當地自主研發打造的全縣沼氣大數據綜合管控中心,橫向整合全縣各站點廢棄物處理量、“三沼”產出量、故障監測、綜合效益分析等動態數據,縱向構建發現問題、分類交辦、聯動處置的操作程序,形成集系統概況、資源配置、安全生產等于一體的沼氣項目管理“云平臺”,實現沼氣運營管理信息化。
高黨社區發展鄉村旅游4年來,已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不僅帶動村民增收,還吸引一批年輕人回鄉。籍貫黑龍江的養蜂人姚秀鳳一家過去在全國各地轉場,去年她相中黃河故道邊這片土地的自然風景和綠色無公害土壤,在此流轉土地種植鮮花。
當地計劃今年在全縣18個鎮、街道建設厭氧發酵裝置容積500立方米以上沼氣站37個。目前,魏集鎮湖畔槐園、王圩,姚集鎮杜湖、高黨,李集鎮大周等地的25個沼氣站已建成并投入運營。
睢寧縣委書記賈興民說,通過全域推廣沼氣模式,既實現了富民增收,帶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又改善了縣域生態環境,為加快建設“美麗睢寧”描繪著生動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