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太 陽 能 >> 正文
光伏進入平價時代,跟蹤支架需求能否激活?
來源:新浪財經 時間:2020/9/24 21:18:03 用手機瀏覽


9月22日上午,海通電新發布了關于跟蹤支架需求、競爭、壁壘等方面的分析,看好跟蹤支架未來發展態勢。

在海通電新關注到跟蹤支架這一細分行業之前,中信博作為行業巨頭自8月28日科創板上市以來股價已上漲29.8%,而天合光能股價自八月份以來卻持續走低,截止9月22日收盤下降11.1%,但九月份股價有所回升。

然而,此前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座談會上曾明確,到2021年,陸上風電、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將全面取消國家補貼(不含用戶)。

這意味著,2020年將成為我國光伏電站享受國家補貼的最后一年,2021年將全面進入平價時代。

那么,在沒有補貼的“光伏后時代”,跟蹤支架的需求是否能夠被激活呢?

在發電側,據國家能源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燃煤作為成本最低的發電來源,2019年的脫硫平均電價在0.3624元/度,但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為0.44元/度。從用戶側來看,西部證券測算出國內分布式光伏的度電單價為0.389元/度,最高的內地面光伏為0.447元/度。同截至于2020年4月的中國城市居民用電價格0.52元/度相比,光伏明顯低于城市居民的用電價格,戶用已然實現平價上網的標準。

配電側能夠實現平價上網,而發電側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想要如此,降低成本是關鍵。

從價格來看,多晶硅片、逆變器以及固定支架價格連年下降,廠商僅處于微利狀態。可以說,產業鏈中各項組件的價格已沒有太多下降空間。

另一思路則是從提高光伏系統效率出發,例如提高組件性能、智能化運維等。跟蹤支架作為唯一可以大幅提高發電效率的部件,在此情況下突顯出重要作用。

根據GTMResearch數據,2017年全球跟蹤支架占地面光伏電站的比例達到16%,預計到2023年跟蹤支架占比將提升至42%。全球來看,目前美洲地區依舊是光伏跟蹤支架的主要市場,占全球跟蹤支架需求的一半以上。但近年來很多新興光伏市場,特別是亞洲、澳大利亞及非洲,跟蹤支架的需求也快速提升。

短期來看,跟蹤支架能夠很好地滿足發電側提高發電效率的需求。跟蹤支架主要的功能是提高發電效率,據業內人士透露,增發電量大約在8-15%左右。中國以前在高補貼的政策下有保障小時數要求,多發的電量無法進行消納,因此跟蹤支架不能起到效果。而進入平價時代,利用小時數靈活性增加,加了跟蹤支架后,電站出力平穩性大幅增加,對于電網消納有利,跟蹤支架可以發揮增發電量的作用,需求預計大幅增加。

從長遠來看,與傳統固定支架相比,跟蹤支架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將抵消設備安裝和運維的增量成本,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實現更大投資收益。

據了解,跟蹤支架比起固定支架的溢價在0.3元/W左右,海通電新研究團隊認為,如果跟蹤支架提升8%發電量,IRR的提升幅度將在1.8個點左右(考慮30%杠桿);在系統成本增加0.3元/W的情況下,IRR會下降1.8-1.9個點;因此如果跟蹤支架可以提供8%以上的電量增發時,比固定支架溢價0.3元/W對投資商來說,成本是一致的。而正常情況下,跟蹤支架可以帶來8-15%的發電效率提升,因此帶來的效益不僅能夠抵消相對于固定支架的溢價成本,還能夠實現更大的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是中國跟蹤支架制造企業的重要支撐點,國際貿易保護政策變化對公司境外產品銷售影響較大。目前國內光伏公司境外銷售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近年來受中美貿易戰等影響,國際形勢變化多端,若客戶所在國采取對中國加征關稅等貿易保護政策,這將會直接影響光伏公司海外市場的盈利與擴張。

此外,跟蹤支架的價格會受到原材料價格變動的風險。業內人士表示,支架產品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或服務包括鋼材、鋁材和部分外購部件等,若公司在簽訂銷售訂單并確定銷售價格后,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而銷售價格無法隨原材料價格同步調整,則可能導致相應訂單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從而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在此背景下,全球跟蹤支架領域前端企業中只有中信博和天合天合光能是中國企業,而天合光能也是收購的西班牙企業,中國本土發展起來的主要企業只有中信博一家,全球市場份額在5%左右。

從財務報表來看,目前中信博的發展態勢良好。2017至2019年產品銷售容量穩步上升,跟蹤支架銷售收入占比從40%提升至52%;2018年跟蹤支架銷量上升顯著。2019年銷售容量增長放緩系因為2019年度國內光伏電站競價政策在2019年7月10日才出臺,遠滯后于以往年度,導致行業增速放緩所致。2020上半年公司實現跟蹤支架銷售收入8.58億元,占比進一步提升至67%。

巨豐財經某業內人士認為,假定全球跟蹤支架占比按照總體復合增長27%、國內年復合增長率24%持續,預測到2023年國內跟蹤支架需求從6GW左右增長到11GW,海外跟蹤支架需求從28GW增長到58GW。因此,跟蹤支架的市場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國信證券預期,在公司在國內跟蹤支架市場保持比較顯著的技術和品牌優勢情況下,市場份額有望從28%攀升至42%,但同時公司需要時間建設海外渠道和提升品牌影響力,預期海外跟蹤支架市場占有率從4%提升至10%,未來增長勢頭良好。

不過,一位私募投資總監則表示出了謹慎的態度:“今年光伏產業鏈相關公司股價普遍大漲,但從基本面看相關公司未來降成本的壓力很大,否則盈利能力均會下降,在此情況下由固定支架轉為跟蹤支架將先增加各方成本。因此,在國內能否跑通這個新商業模式還有待觀察”,該人士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光伏價格戰:“內循環”時代的競爭預演?
光伏將成全球最主要電力來源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