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發布的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兩大油企凈利潤超過1600億元,但煉油業務卻繼續出現巨額虧損,共虧損646.39億元。在兩巨頭煉油巨虧的同時,許多地方煉油企業擔心的不是虧損,而是無油可煉。
近9000萬噸產能閑置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的虧損,中石油稱是“受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運行及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力度加強影響”,中石化解釋說是“煉油廠到廠原油成本比較高”。
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國內煉油行業累計虧損僅18.4億元。是誰對沖了石化雙雄煉油業務的巨額虧損?
“我們只要有油可煉就會有盈利,無非是盈利多少的問題!鄙綎|東營一家煉油廠負責人說,“我們煉的是品質差的燃料油,比煉原油成本高很多,還能不虧損;中石油、中石化煉油為什么會虧損,我也不大明白!
這家煉油廠負責人說,地方煉廠最苦惱的事不是虧損,而是沒有穩定的油源。
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統計,目前我國地方煉油廠約有1.3億噸煉油能力,但每年有近9000萬噸的產能被浪費。
兩巨頭掌控采貿煉售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等業內專家指出,當前石油業從上游的原油開采和進口,到中游的煉化,再到下游的成品油銷售各個環節,兩巨頭都牢牢掌握了主導權。
“打個比方,地方煉廠的‘咽喉’扼在壟斷巨頭的手里——巨頭的手松開,地方煉廠可以吃飽;它們的手一緊,地方煉廠就要‘鬧饑荒’!表n曉平說。
民營企業不但難以獲得國內的油氣開采權,也沒有從國外進口原油的自主權。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秘書長馬莉介紹,加入WTO以后,商務部每年批準一定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量指標,今年是2910萬噸,僅占原油進口量的約十分之一!皵盗可俨徽f,非國營原油進口得持有中石油、中石化的排產證明才能入關,而且都必須返銷給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煉廠,不能供地方煉廠使用!
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統一配給地方煉廠的原油僅179萬噸,與1.3億噸的煉能相比,這點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業內呼吁平等競爭
發改委日前表示,正在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進行調查,這一消息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不少煉油產業人士也期望,國有煉油廠和民營煉油廠能形成公平、平等的競爭關系,共同推進我國煉油業的健康發展。
韓曉平建議,國家應該大力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在境外開采原油,并調整石油進口政策,適當放開對民營企業進口原油流向的限制,允許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地方煉油企業使用非國營原油貿易進口配額。“這既有利于增加國內的成品油供給,促進市場競爭,更有利于維護我國的能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