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報道,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是發電企業中的“巨無霸”,但是日子很不好過,可能成為今年虧損最多的央企。有媒體報道,大唐集團目前虧損30多億元,全年可能虧損40多億元。如果不是集團支撐,下屬很多電廠早已破產。
從2007年開始至今,火電企業已經連續4年虧損。由于差錢買煤,大唐集團下屬的電廠,平均煤炭庫存量僅夠五六天所用,而正常的安全庫存則需要15天,也低于7天的最低警戒線。不僅如此,大唐下屬的電廠還面臨貸款的困難,由于常年虧損,只能靠集團擔保貸款。
當記者聯系上大唐集團新聞發言人王欣時,他說,目前還不便就這個問題接受采訪。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雖然大唐下屬電廠破產的可能比較小,但經營的確是非常困難。
韓曉平:對于這種虧損的問題始終沒有辦法解決,就是他的負債各方面都沒有辦法了,銀行也不愿意借給他們錢了,因為再借給他們,萬一哪一天真的倒閉了怎么辦?我們看到銀行更愿意借給相對比較小的企業,這些企業又更愿意支付手續費,而大唐是不能支持手續費的,如果不能支付手續費,風險又這么高,嚴格來講,從風險控制上,是不能借給他們錢的。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大唐集團購進的電煤價格累計每噸上漲了100多元,煤炭成本占火電成本的70%,直接導致集團虧損額一再擴大。目前,大唐虧損高達30多億元,如果不是集團支撐,旗下很多電廠早已破產。照此下去,大唐全年可能虧損40多億元,成為今年虧損最大的央企。
業界將大唐火電企業虧損的原因歸結于煤炭價格上漲,但中國煤炭科工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趙國棟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煤炭生產總量并不小,而且煤炭質量好的地方,比如新疆和內蒙等地,價格也很比較低,但運輸費用過高,最終導致煤炭價格居高不下。
趙國棟:我覺得主要的問題還是運力的問題,實際上煤炭的產量并不缺,今年比去年還增加了1-2億噸,雖然山西的小煤炭比去年壓縮了很多,但總量很大。
韓曉平認為,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電價機制改革。
韓曉平:這個問題沒有電力改革是沒無法解決的,這些年來一直都是拆東墻補西墻,說把電價調一調是不是就可以了,可是調一點呢,最后發現煤價漲的速度和幅度遠遠超過電價,最后這個問題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嚴重。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要解決使供需雙方進行有效地交易,由于現在電網公司擋在中間,所有的火電企業都要將電賣給電網公司,電網公司再賣給其他的。
看來,要使火電企業走出虧損的局面,需要在電價改革和煤炭運輸成本降低兩方面加快推行。
深入專題了解:發改委上調上網和銷售電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