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濤告訴記者,實際上,對于第二代生物能源的研究,我國比美國等西方國家更加緊迫。我國每年有50%以上的石油依賴進口,而美國石油儲備遠高于我國,并且有著廣闊的閑置耕地和輪休耕地,第一代生物能源生產技術成熟,而且糧食安全壓力和耕地減少壓力沒有我國大。因此,我國更應該將第二代生物能源的研究提升至能源戰略的高度,迎頭追趕,方能占住先機。因為,我們有著西方國家無法比擬的種質資源優勢。
桑濤呼吁,希望國家加大對第二代生物能源研究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支持力度。
此外,目前芒草的研究處在人工馴化階段,要加快從研到產的進程,還需要多學科合作、進行整個產業鏈的系統化研究。
研究小組認為,芒草不僅是能源作物,還是非常好的材料、涂料作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整合科研資源,加強對芒草綜合開發利用的重視和實際鼓勵。
另外,我國目前生物能源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植物能源轉化方面,忽視了能源植物這一生物能源轉化的物質基礎研究。現階段,我國生物能源研究人員缺乏,人才隊伍建設與歐美相比之歐美差距還是很大。
針對以上問題,專家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能夠加大對能源作物研究方面的投入,將生物能源提升到我國新時期可持續性發展的能源戰略高度,爭取早日實現芒草的人工馴化,為生物能源開發提供優質、專業化、持續不斷的能源原料。
同時,對第二代能源作物從生物育種、種植推廣、能源轉化、生產機制和模式等進行系統科學研究和試驗。“一條龍的研發可加快芒草實現其在糧食、能源、生態三方面的綜合效益,最終使我國走在歐美前列,成為新一代能源作物的主產國和生物能源大國。”李建強說。
專家們還特別提出,目前我國擁有植物能源轉化技術,但是不夠優化和高效,建議投資建立芒草生物能源轉化試驗廠,從而整體推進我國生物能源研發和生產能力。
最后專家建議,國家應重點扶持我國生物能源相關專業的發展,培養生物、環境、能源跨學科綜合人才。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