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隨山西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山西焦煤行”基層采訪團走進山西焦煤集團旗下的煤礦、電廠、焦化廠,發現在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內陸省份,山西廠礦企業的中水利用已經進行的有聲有色。
所謂中水,即再生水,雖不能飲用,但可以用于一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如沖洗廁所、綠化等。而煤炭企業所提及的中水,則大多是把礦井廢水以及部分礦區生活用水經過處理后所得。
“大礦時代”的技術優勢:日用中水過萬噸
山西興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由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和華電集團山西能源公司聯合控股,是全國第一家采用中水復用的電廠。而做為全國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電廠,資金和技術的優勢充分顯現。
在廠區,記者看到一個個巨大的電扇懸在空中緩緩轉動。這是在發電廠么?有人疑惑。
工作人員解釋到,那些巨大的“風扇”是用來冷卻的。以前的濕冷發電機組需要建冷凝塔,而且十分浪費水源!帮L扇”的裝置學名叫直接空冷技術,不僅占地少,節水率還高達70%以上。
水資源,對于興能電廠來說不可或缺,在山西這個嚴重缺水缺地的省份更是珍貴。據了解,山西每年產生的礦井廢水就達到了4億多噸。如果能循環利用,可供8000萬千瓦發電機組使用。
由于興能電廠是“坑口電廠”,即建在煤礦的坑口,距年產原煤500萬噸的屯蘭礦井主斜井口僅800米,大量的礦井廢水就成了寶貴的資源。為此,該廠除了建設污水處理廠,還在全國率先使用輔機冷卻循環水系統。
“一、二期機組日用中水可達13000多噸,三期工程建成后,可日消耗中水2萬多噸!惫ぷ魅藛T說。
興能電廠相關人員表示,中水復用和輔機冷卻循環水系統不僅節約大量水資源,而且還探求出了一條在我國缺水地區建設電廠的新路子,突破了水資源對電廠建設的瓶頸制約。
礦區里的小橋流水
綠樹,流水,音樂噴泉,誰也想不到,這種景色會出現在礦區的職工家屬區。
在位于山西古交的西山煤電馬蘭礦區,記者走進家屬區,看孩子們在綠樹掩映的流水間玩耍。
據馬蘭礦礦長林巖介紹,小區設計從自然、生態的角度出發,突出綠化、陽光、親水性的概念。而全部500余平米的水溪面積用水,則全部來自中水復用。
在礦區游走,四處可見利用中水營造的水景觀。從濱河廣場到“四溪一區”,這個年產原煤400萬噸的國家重點特大型煤礦,完全沒有“臟、亂、差”的影子。
“這是一項節約資源、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為一體的工程,也為職工改善了生活環境!绷謳r說。
矸石山上的美麗公園
在霍州煤電團柏礦區,有一座被職工們津津樂道的“西山公園”。誰能想到,十年前這里還是一座塵土飛揚的矸石山。如今,這里紅葉漫山,果實累累。
走在這座西山公園,還能看見樹下黑色的煤矸石。但是,上面卻生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木。據綠化隊長衛忠方介紹,十年來,礦里組織職工在山上栽種耐旱、易活的刺槐、火炬樹等林木,澆灌全是用的中水。后來又在半山腰建了一座供人垂釣的人工湖,湖水也是被處理過的礦井廢水。
據了解,這座占地130多畝的矸石山,如今7個山頭上種了8900多顆樹。
“我們不僅要研究煤,還要研究綠化。而中水復用給這提供了一個好的前提。”衛忠方表示。
記者在隨后的走訪中發現,在經濟轉型的呼喊中,山西的煤企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首先投向了中水利用這個課題。就像一位礦長所說,山西真的是太缺水了,不能讓水成為制約發展的枷鎖。而山西經過大規模的煤改風暴,整合后的大型煤炭集團已經有能力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