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已有22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接近行業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
財聯社記者梳理之后發現,新冠疫情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光伏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明顯:7家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其中4家出現虧損;與此同時,多家公司業績大漲,最高漲幅預計超過300%。
對此,智新咨詢首席分析師曹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企業業績下滑的原因不一,目前,光伏產業正在分化,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有技術、有制造業基因的頭部企業會更加具備優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光伏開始小調產品價格,這直接導致不少中小型光伏企業承受不了價格戰,出現倒閉和退出市場的現象。
對此,山東航禹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文磊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非頭部企業由于生產成本、產能等方面的劣勢,之后要么依附大廠家做代加工,要么退出市場,行業必然要走向優勝劣汰。
業績分化明顯
7月13日晚間,晶澳科技披露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0年上半年實現歸屬凈利潤6.5億元至7.3億元,與重組后上年同期數對比,增長64.83%-85.11%。晶澳科技在公告中稱,業績預增主要是因為公司光伏電池組件產品出貨量同比增加;新技術的應用普及,提升了產品盈利能力。
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與晶澳科技同一天披露業績預告的中利集團,2020年上半年預計虧損2.08億元至2.90億元。
中利集團在公告中解釋稱,上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及上下游產業鏈遭遇較長時間停工,原材料采購、員工返崗、銷售業務均受到一定影響。光伏業務板塊方面,二季度海外疫情爆發迅猛,影響了公司光伏組件海外業務,相應的交貨期、訂單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7月14日晚間,協鑫集成、東旭藍天、首航高科、易成新能等4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業績預告,歸屬凈利潤均出現下滑,其中3家出現虧損,東旭藍天虧損2.3億元至2.9億元,同比下降348.09%至412.81%。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已有22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財聯社記者梳理之后發現,其中7家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其余公司業績不同程度上漲。新冠疫情影響下,行業內公司業績分化明顯。
“業績下滑的企業各有各的原因,有些虧損可能是產線或者結構調整,有些是真的虧損。以前行業看長板,后來看企業短板,現在不僅不能有短板,也要長板夠長,產業競爭激烈。”曹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股價漲跌不一
今年6月2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擬納入2020年光伏發電國家競價補貼范圍項目名單》,競價規模達到25.97GW,超出市場預期,端午節過后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光伏板塊中:福萊特漲停,隆基股份大漲6.05%,陽光電源上漲4.57%。在此之后,光伏行業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Wind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光伏行業一共有1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普漲行情下,光伏上市公司因業績預告不同,股價表現也不盡相同。
截至7月16日收盤,此前一晚披露業績預告的四家光伏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表現遜于指數。
業績預虧的中利集團已經連續三日下跌,同日披露業績預告的科士達表現同樣如此,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科士達歸屬凈利潤預計為1.23億元至1.42億元,同比增長0%至15%。
同期,晶澳科技股價表現卻較為搶眼,業績預告披露次日,晶澳科技漲幅達到2.82%,7月15日,晶澳科技報收22.51元/股,漲幅達到2.97%。不過7月16日,大盤調整之下,股價新高的晶澳科技跌幅超5%。
7月9日晚間,錦浪科技和東方日升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前者預計同比增長超過200%,后者則預計下降最高超40%。業績預告次日,錦浪科技漲停,東方日升大跌7.63%,業績對股價影響更為明顯。
下半年業績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光伏企業的生產多少受到一些影響。雖然有630搶裝潮,但是產能并未全部釋放。為了爭取今年的補貼,今年下半年將成為光伏企業釋放產能的重點時間段。
對于今年光伏行業的市場行情,曹宇言語間透著出乎意料,“上半年各個機構幾次調整了光伏行業的預期,疫情的影響、美國防疫失敗……哪些都沒想到”。
曹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2月份,大家認為市場將很快恢復,到了3月國外疫情爆發,行業下調了市場預期約20%左右,但隨著今年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降,產業前景又非?春谩
在曹宇看來,目前,光伏產業技術發展非?欤党杀疽埠芸,疫情控制住以后,大家還是要投資的。而且,得益于產業自動化、規模效應等,光伏投資的成本比之前降了很多,市場恢復也比較快。
“總體而言,中國光伏市場面臨平價的巨大壓力,海外又充滿不確定性,但產業通過技術進步平穩過渡,穩中有進!辈苡铑A計,下半年企業的業績應該會非常好,組件產品價格下降帶來更大的市場,估計三四季度組件價格會有所上升。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光伏需求有望逐漸回暖,預計2020Q1-Q4季度裝機有望達23/28/29/45GW左右,Q4將迎階段性景氣高點,而且2021年持續快速增長確定性強,產業鏈供需格局將迎來穩步優化,盈利或迎趨勢性改善。
對此,蘇州一家光伏企業的高管韓瑞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下半年產能釋放后,整個光伏產業鏈都會帶動起來,裝機量的上漲,會帶動光伏企業的業績,所以下半年光伏企業的業績是值得期待的。
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雖然多方對下半年光伏行業有著良好預期,不過與業績分化一樣,光伏產業也在進一步分化!榜R太效應進一步凸顯,有技術,有制造業基因的頭部企業會更加具備優勢。”曹宇稱。
降價成為頭部企業投送優勢的主要手段,今年5月份,單晶龍頭隆基股份多次宣布下調單晶硅片價格,同期,通威股份也下調了單多晶硅電池價格。
不過,在曹宇看來,企業降價不算價格戰,更應該是在市場壓力下做出的選擇,等市場回升了,供需改善之后,價格就漲了。隆基股份董秘劉曉東此前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價格調整的原因主要在于適應行業目前的變化,通過上游降價來使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不斷下降。
在曹宇看來,頭部企業的優勢在于更適合業態,光伏已經不是靠資源和政府就能做好的產業了,非頭部企業會慢慢淘汰,今年光伏企業扎堆上市也說明了企業有危機感。
丁文磊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光伏系統整體造價較去年同期降低了40%至50%,不過與此同時,系統轉換效率提升接近10%,一升一降之間,為光伏行業打開了非常大的市場空間,下游發電企業花更少的錢能投資更多的電站,“五大四小”發電企業每月都有大量的招投標,行業的景氣度和利潤都有所提升。
丁文磊稱,在景氣度提升的同時,行業訂單走向集中,很多訂單流向頭部公司,這些公司制造成本越來越低、盈利能力越來越強,競爭者力也就越來越強,光伏行業下一步的競爭態勢,就是強者恒強。
“小公司越來越沒有訂單,大公司日子越來越好,轉換效率越來越高、出貨量越來越大,利潤肯定越來越高。小公司由于制造成本、產能劣勢,要么依附于頭部企業做代加工,要么是陸續退出市場,光伏行業必然要走向優勝劣汰”丁文磊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