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之年已過多半,電動汽車、生物醫藥等行業的“十二五”規劃也已經陸續出臺,但是“十二五”能源規劃卻在被稱為“已上報國務院”之后就遲遲沒有下文。對此,國家能源領域的權威專家透露,中央與地方在能源消費計劃量之間的差距過大或許是規劃一直被推遲的原因。 在昨日舉行的“2011年中國清潔燃料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直言,“十二五”能源規劃現在遇到很大的問題,“中央政府所要求的能源消費總量與地方政府所編制的、希望的能源消費總量差距甚大,在10億噸標準煤以上,我想“十二五”能源規劃難以出臺與此有關系”。 他進一步解釋說,有的地方政府規劃的能源消費量很高,而在節能減排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則希望降低能源消費量!叭绻胶鈨烧咧g的差距,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毙戾V明認為,地方政府“大躍進”式的發展經濟,單純追求GDP的增長是能源消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和其他規劃的出臺一樣,能源規劃也必不可少地需要征求中央相關部委、地方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的意見。不同之處在于,能源規劃所涉各方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爭議也更為強烈。因為這將直接關系到未來5年各省市和各行業經濟發展速度的支撐問題。 回顧“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按照GDP年均增速7.5%來制定能源供應目標,最后的結果是GDP增速超出預期,而由此帶來的能源消耗也遠超計劃量。國家發改委能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十二五”期間,我國規劃的GDP增長是7%,而與之相配的能源總量應該是38億噸標準煤左右,但是實際需要的必定比這個數字要高。而且,為了保證GDP的增速,各省市都希望在總量盤子中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大的份額。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也面臨嚴峻考驗。2009年,我國就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正是落實上述兩個目標的關鍵時期。然而,據國家能源局統計,目前我國化石類能源消費量2010年占92%,預計到2015年比重仍達88.5%。因此,在我國非化石類能源發展還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未來5年各省市發展經濟仍然需要大量化石類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