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電力短缺、煤電角力、污染排放等等話題總是把電力企業推向風口浪尖,社會輿論對電力企業的評價也多為負面。那么,電力企業如何才能改變社會形象,實現可持續發展?最近,記者就此問題專訪了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朱永芃。
這家最近剛剛在國資委2010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蟬聯A級,在發電集團中排名第一的央企老總對記者說,電力企業特別是中央電力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改變社會形象,就必須唱好三出大戲,即對老百姓,要保障電力供應;對國家,要貢獻利潤;對環境要減少污染,提供清潔能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讓國家滿意、讓老百姓滿意、讓社會滿意。
讓全國人民有電用是電力企業的天職
記者:近年來,電力短缺有所抬頭,特別是今年以來不少地區出現拉閘限電,比如最近華中和南方區域電力緊張局面有所加劇,您作為發電企業的老總,如何看待當前的電力緊張形勢?
朱永芃:今年電力供需形勢確實偏緊,主要表現為局部性、季節性、時段性電力短缺。上半年,華東、華中地區缺電比較嚴重,到7月份已經相對平穩。最近南方區域持續高溫少雨,出現1000萬千瓦左右的電力缺口。預計下半年部分地區仍將偏緊,用電高峰電量缺口2500萬—3000萬千瓦。
造成電力供應緊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需求方面,全社會用電量持續較快增長,據中電聯統計,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2%,其中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長拉動作用明顯,拉動全社會用電增長3.8個百分點。在供給方面,煤電價格問題導致火電企業經營困難,電煤供應緊張影響火電生產。同時作為電力供應保障基礎的火電裝機容量增速偏低,僅增長8.9%,遠低于用電量增速。加之來水偏枯導致水電發電能力下降,風電有效供應容量不足,電力富余地區如東北、西北電力無法送出等情況,進一步加劇了電力緊張。
面對缺電局面,中央企業要率先擔當責任,保證電力安全、穩定、可靠供應是我們發電企業,特別是中央電力企業的天職。這也就是我說的第一出大戲。
為了保障電力供應,我們要求國電集團所有電廠,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服從調度命令,充分挖掘機組潛力,保證機組穩發滿發。
什么是央企?央企就是要在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能挺身而出,為國家分憂,為人民解難,而不能僅僅算經濟賬。一句話,不能因為煤價高電價低就少發電甚至不發電。正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國電集團1—7月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完成3220小時,同比增加205小時,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5小時。
同時,針對煤價的波動,我們千方百計加強煤炭采購和儲存,保證發電需要。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整個國電系統沒有發生一起因缺煤而停機的事件。今年1—7月,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2734.41億千瓦時,相當于20個北京市的全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010年為139.3億千瓦時),發電量同比增長15.93%,比全國發電量增幅高2.63個百分點。
記者:電力企業多發電的確可以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但是如果僅僅靠央企的責任感解決問題,似乎并非治本之道。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反復出現的電力短缺局面?
朱永芃:你這個問題很重要。的確,從長遠來看,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電力需求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偏緊,部分地區持續偏緊。一般來講,年發電利用小時高于5300小時供需平衡就會打破,今年1—7月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達到3085小時,是2007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僅比供需比較緊張的2006年同期低87小時,電力供需的拐點可能已經到來。
過去,我們總說電力要先行,這些年似乎不這樣提了,其實,我認為電力作為目前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容忽視,電力發展如果滯后經濟的發展,后果非常嚴重,所以我建議,首先必須要保持合理的電源發展速度,這非常重要。我們行業內有個電力彈性系數,它是電力消費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比率,在工業化中后期,電力彈性系數一般來說應該大于等于1。也就是說,如果“十二五”期間我國GDP的增長仍保持在8%左右,那么電力建設的增速也至少要在8%以上。其次,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完善市場機制,理順煤電關系,實現能源行業良性發展,這是解決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三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能源利用方式變革,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注重資源節約,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只有這樣三管齊下,我國的電力短缺的痼疾才能根治。
實現合理利潤是央企的硬任務
記者:眾所周知,近年來發電企業經營形勢嚴峻。就在前幾天,中電聯發布報告稱,今年前7個月,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虧損180.9億元。請問您怎么看待發電企業虧損問題?
朱永芃:當前發電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這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電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各種不利因素積聚的結果。2008年發電行業第一次出現全行業巨額虧損,之后幾年火電企業的困難局面一直沒有好轉,虧損面不斷擴大。今年1—7月五大集團火電業務虧損180.9億元,同比增虧166.4%,火電企業虧損面達到60%以上。
今年火電企業虧損加劇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煤電價格矛盾。雖然今年國家上調了部分省市上網電價,但遠不能彌補煤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國電集團為例,燃料成本占火電發電成本的72.9%,標煤單價每上漲1元/噸,就影響利潤1.3億元。二是資金成本大幅攀升。發電行業屬資金密集型行業,以國電集團為例,央行每加息25個基點,公司利潤將減少近10億元。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