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召開的河南省水利工作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的第一次高規格的綜合性水利工作會議。會議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河南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舉措,傳遞出河南大興水利、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四大信號。
首先是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近年來,河南水利“基礎脆弱、全面吃緊”的問題依然存在,“短板”現象依然突出,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加快扭轉農業靠天吃飯局面的任務越來越艱巨。會議指出,突出加強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力爭到2015年完成12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任務,糧食生產核心區內基本實現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十二五”期間完成15處大型和30處重點中型灌區建設任務,到2015年全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萬畝以上,力爭節水灌溉總面積達到3000萬畝。完善防洪減災體系,2015年底前完成230條左右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務;新修一批引黃調蓄工程,力爭到2020年全省引黃灌溉補源面積達到3000萬畝。
其次是優先發展民生水利。目前河南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仍然突出,大量病險水庫存在隱患。一些城市飲用水供應緊張,防洪排澇不時出現問題。會議指出,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用5年時間,對全省201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突出抓好四個重點防洪城市,使其防洪標準逐步提高到100年一遇,力爭到2015年,全省城市防洪標準普遍得到提高,并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加快農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十二五”期間解決2999.7萬農村居民和630.3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逐步實現村村戶戶通自來水。
第三是扎實推進生態水利。目前,河南省44.4%的河段受到嚴重污染,水質劣于Ⅴ類標準,部分地區地下水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會議指出,要從源頭上扭轉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到2015年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3.69萬平方公里,治理程度提高到60%以上,力爭5年內完成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建設任務。抓好南水北調干渠兩側和丹江口水源區水污染防治和水質保護。探索建立生態環境用水保障機制和補償機制,啟動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建立全省地下水監測體系,提升地下水監控能力,逐步實現采補平衡。
第四是加快水利改革攻堅。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水利體制機制。確保各級財政對水利的投入總量和增幅大幅提高,足額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的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水利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鼓勵和支持發展洪水保險;改革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引導經營性水利工程走向市場,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確保小型水利工程持續發揮效益。建立水價調節機制。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價;合理調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穩步推行階梯水價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