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風力發電 >> 正文
中期業績普遍下滑 中國風電行業積蓄后勢?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11-9-2 16:34:50 用手機瀏覽

  近期,部分風電上市企業相繼公布了2011年中期經營業績,包括明陽風電、湘電風能、東方電氣以及部分零部件廠商風電業務中期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業績下滑主要是由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價格下降、政策調控下風電項目建設放緩、下游需求減弱等原因造成的。與此同時,風電行業發展所遭遇的短期困境,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行業增速理性回歸的態勢。競爭下的優勝劣汰也在為中國風電未來的發展創造著空間與可能。

  風電行業高速發展五年來,行業內競爭和產業鏈的本土化使產品價格逐漸走低。在經歷了2007年到2009年的高速發展后,中國風電產業的裝機規模已居世界首位,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控制風電產業發展節奏、確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意圖越來越明顯。作為新興產業,隨著國家對風電行業相關扶植和補貼政策的結束,依靠市場競爭自發調節的風電發展新格局開始確立。

  進入2011年,風電行業的競爭開始逐漸進入白熱化。市場之爭、技術之爭、價格之爭愈演愈烈,全行業在經過一輪高速發展之后,開始進入整合與沉淀的新階段。同時,隨著宏觀貨幣政策的逐漸收緊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風電相關行業的資金成本和生產成本都出現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行業洗牌開始加速!皼]有任何一個行業能靠政府補貼長期維持超高利潤,風電行業也一樣。在未來,價格穩步回落是一個趨勢。”華銳風電高級副總陶剛說,“這種趨勢也將推進風能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無論針對價格還是質量的競爭,都將促使行業迎來整合,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對記者表示,如今對風機設備可靠性要求越來越嚴,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資金、技術、經營實力強大的企業才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事實上,對于過去中國風電行業急行軍式的發展,業內外均有過質疑。如今行業增速回歸理性,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行業在持續調整中向著更為合理、規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對未來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仍然普遍看好。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表示:“風電發展規模達到一定水平以后,風電連續翻番的奇跡是不可能持續的。中國風電發展速度的理性回歸,有利于促進風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政策調整著眼長遠發展

  國家政策的調整從一定意義上講,直接改變了中國風電的發展態勢和競爭的格局。但政策調整的方向并不意味著對風電發展進行簡單的限制。事實上,從目前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的行業政策可以清楚地看出,對于中國風電發展的政策支持,已經從解決最初的“生存”“壯大”問題,轉向解決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目前,影響我國風電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電源和電網、電源與市場的統一規劃不足以及大范圍內能源匹配和調度的缺失。

  為突破風電并網瓶頸,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改“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模式為“集中+分散”的方式,發展低風速風場,并鼓勵分散接入電網。顯然,新的政策將關注點從傳統的大基地拉向了開發尚處萌芽階段的江西、湖南、湖北,靠近負荷中心的低風速風電場開發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隨著并網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相關的解決方案也開始逐漸出臺。與此同時,不管是針對風電設備制造還是針對風電場運營方面,各種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也在不斷出臺。8月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重要技術標準,將于11月1日起實施。同時,由工信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組織研究并起草的《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也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風電行業門檻將進一步提高。“若是在2006年或2007年調整,可能會困難一些,但如今無論是技術上,或是基數上,都有能力承受了!碧談傉J為,“目前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對高點,提高要求反而可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這一系列調整過程中,行業早期飛速發展中產生的泡沫將會被慢慢擠壓,在這場優勝劣汰的競爭中,企業唯有不斷提高自身技術和質量水平,才能贏得市場。

  國際化——由大變強的必然選擇

  7月13日,龍源電力與加拿大梅蘭克森電力公司在北京簽署加拿大風電項目股權收購協議,成功收購了加拿大100兆瓦風電項目。事實上,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競爭和利潤豐厚的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風電場開發商和風電設備制造商,都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

  2011年4月12日,華銳風電同希臘PPC電力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希臘共同開發一個200~300兆瓦的風電場以及一個海上風電場,合作總額最多可達到4.5億歐元。

  6月27日,湘電風能一臺5兆瓦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在荷蘭北部風場順利完成吊裝,進入試驗階段。

  此外,2011年以來金風科技也對外宣布了包括美國、埃塞俄比亞、塞浦路斯和巴基斯坦等在內的多個海外項目,總計200多臺機組,共351兆瓦。

  風電企業紛紛走出國門的主要動力之一,在于國際市場的風機售價及電價高于國內,會有更多的利潤空間。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1》相關數據顯示,國際市場上2010年底簽訂、2011年交貨的全球風機合同平均價格為98萬歐元每兆瓦,約合人民幣8700元每千瓦,而國內市場上風機均價在3500元每千瓦左右,遠低于國際水平。

  在高投資回報率之外,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樣吸引著中國企業的目光。根據歐洲風能聯合會最近發布歐盟2020年后能源政策報告,預計到2020年歐洲的風能產量將提高三倍。風電投資也將由2010年時的127億歐元提高到266億歐元,其中40%用于投資近海風電場。

  在中國既有的巨大風電版圖之外,國際市場顯然為中國的風電企業提供了另一條發展壯大的路徑。不僅如此,在中國風電“國際化”戰略不斷明朗的同時,國際市場的競爭也進一步促使中國風電企業向國際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靠攏!爸袊L電的國際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風電由大變強的必然選擇。”秦海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風電回暖信號日漸明朗 設備制造出貨量明顯提升
風機生產廠家紛紛搶占低風速風電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各領域“十三五”規劃正在編制
專家:中國風電行業已經進入全面回暖狀態
一季度棄風量下降近半 回暖已成中長期趨勢
受益國內政策的扶持 風電產業鏈具備投資機會
并網能否為風電產業帶來重振雄風的轉機
全國風電“棄風”電量162億千瓦時 解決“棄風”須多管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