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記者從核電企業和核能行業協會了解到,國內在建、在運核電站安全檢查已經結束。此次檢查由國務院安排部署,持續時間4個多月。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人士告訴記者:“核安全檢查報告正在起草之中,由國務院批準后再對外公布。同時,核電安全規劃和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也在編制之中,具體公布時間未定!
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國內核電發展規模、速度、技術、安全等方面均需重新考量,“高效發展核電”的定調被擱置。至今,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等部門仍未對未來核電發展公開表態。
不過地方政府、核電企業仍對核電發展持積極態度。
8月26日,大亞灣核電基地嶺澳核電站二期2號機組高調投產,這是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國內投產的第一座核電站。在投產儀式上,國家能源委、國資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工局、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廣東省政府等官員悉數到場。
在建核電站未受政策調整影響
嶺澳二期2號機組投產后,大亞灣核電基地在運核電機組數量從5臺增加到6臺,以總裝機610.8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450億千瓦時,成為我國最大的核電基地。至此,全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從1082萬千瓦提高到1190萬千瓦。
實際上,受國家核電政策調整影響最大的是“十三五”及以后的核電項目,“十二五”期間核電項目建設、投產并不受限制。
國家能源委能源專家咨詢委主任張國寶在上述投產儀式上說:“ 十二五 期間,我國核電發展開始步入收獲季節,每年都將有新機組投產,在建項目將全部建成。到2015年,我國投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200萬千瓦,約占總電力裝機的3%!
目前,全國在建核電機組27臺,容量3000萬千瓦,占世界在建核電機組臺數的42%,建設規模居全球第一。由于上述在建核電項目在福島核事故之前開工建設,因而不受國家政策影響,將在未來4年集中投產。
2006年制定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按照現行進度,這一目標的實現時間可提前5年。而這也是核電被指“躍進”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核電不太可能出現二三十年蕭條期”
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我國的直接影響是,核電項目審批節奏放緩。
今年3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暫停審批核電新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對在建核電站則要求全面審查,“用最先進的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存在隱患的要堅決整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立即停止建設”。
張國寶說:“今年沒有批準新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核電機組有4個!
根據記者了解,上述獲得“路條”尚未開工核電站包括山東榮城石島灣核電廠(華能集團控股)、福建德清核電廠(中核集團控股),廣東陸豐核電站(中廣核控股)等。
盡管如此,國內核電人士始終對核電發展保持積極態度。張國寶認為,一段時期內核電發展步伐將有所放緩,但不太可能出現長達二三十年的蕭條期,“我國核電基礎還比較脆弱,需要保持核電發展的平穩性、持續性,避免大起大落”。
他的判斷主要基于兩點,一是我國核電發展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二是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要達到15%,必須依靠核電。
雖然國內對核電爭論沒有間斷,但內陸地區對發展核電的熱情并未消減。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湖南、江西等省,均積極與中核、中電投、中核等核電巨頭洽談,希望推進本省核電項目盡快落地。
8月23日,湖南省省長徐守盛會見中核集團總經理孫勤時表示,湖南省對發展在湘核電產業的信心和決心不會動搖,將繼續積極推進核電項目早日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