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農村能源工作會議上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末,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千瓦,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150萬噸。這組數據當時被基本認定的“十二五”規劃目標。在“十一五”任務完成不甚理想的前提下,這組數據也成為生物質能投資者的“定心丸”。
但是根據本報記者對專家和企業的采訪的情況,由于種種原因,生物質燃料的未來市場走向何方仍顯模糊。
資金支持定規模
在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看來,應考慮到國內農作物及其餐廚廢棄物的分布狀況以及采集難度,適當調低成型燃料和生物柴油完成目標。
他同時認為,由于“十一五”期間生物乙醇產量嚴重低于規劃目標,發展相對落后,所以需要加大對生物乙醇的支持力度,上調其規劃產量。
根據生物質能“十一五”規劃,我國應該完成的非糧生物乙醇目標為200萬噸,如加上保有的100噸左右的糧食乙醇產量,其規劃目標實際為300萬噸。在此情況下,應將“十二五”規劃目標在“十一五”規劃基礎上進行適當上調。
某不愿具名業內專家亦認為應調低成型燃料的目標!叭绻麑⒁巹澞繕硕ǖ锰撸瑢⒋蠓黾訃邑斦a貼額度,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前述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
根據我國2008年發布的《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國家財政將對從事秸稈成型燃料企業注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年消耗秸稈1萬噸以上的秸稈能源化生產利用企業給100-150元/噸的資金支持。
“如果目標定為2000萬噸,國家財政需要拿出20多個億來進行補貼,且需要對為數眾多的受補企業做大量的調查核準工作;如果目標下調則不僅有利于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和對企業進行核準的工作量,還能加大完成規劃目標的勝算!痹搶<疫M一步分析說。
根據本報采訪情況,生物質能“十二五”規劃目標的相關數據甚至不排除繼續調整,而最終目標將隨著即將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而塵埃落定。
亟待打破原料、市場“魔咒”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受“十一五”規劃目標未完成的影響,決策者對生物質能“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制定將更加審慎,這無疑會增加規劃的調整次數,并延長其制定過程。
“此外,生物質能的發展目標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難以確定。其中,最突出的影響因素是原料供應體系和終端銷售市場的建設。”教育部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生物質能工程研究室主任、云南師范大學大學教授張無敵指出。
業內對此也多有認同。對原料供給體系問題,一位業內人士以廣西木薯燃料乙醇項目為例進行了解釋!霸诒焕脼槿剂弦掖荚牧锨,當地木薯產量很大,且價格比較低,但一旦成為大規模需求的工業原料,便在原料供給上出現了供給緊張和價格大幅上漲問題,這對供應體系是個很大的挑戰!痹撊耸空f。
同樣的問題在生物質發電、成型燃料和生物柴油領域也普遍存在。尤其是用以制備生物柴油主要原材料餐余垃圾廢棄油脂(“地溝油”)回收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張無敵對本報指出,相比于“地溝油”制備食用油技術,制備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明顯過高,不占據價格優勢,再加上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造成“地溝油”回流餐桌現象普遍,也直接導致生物柴油原料供應不足。
終端銷售市場問題則主要體現在生物液體燃料方面。有專家指出,與傳統能源相比,目前生物燃料生產成本仍然偏高,又因為國家在政策支持、財政補貼方面乏力,對銷售企業和消費者而言,因缺少經濟性而難以占有理想的市場份額。
然而,無論“十二五”規劃目標最終如何確定,“生物質能必將在這一時期獲得較快發展”日漸成為業內共識。“這是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和節能減排國際承諾等壓力的影響!鼻迦A大學應用化學所所長劉德華表示。
鼓勵資金投入
前述“原料不足”和“市場受限”問題已嚴重制約生物質產業發展,對于解決這兩個處于產品價值鏈兩端的難題,業內專家提出了建議。事實上,國內一些企業也探索出了值得推廣的成功經驗。
據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李明奎介紹,該公司在物料收購的環節,采取區域代理制,通過培養代理經紀人,形成了一個穩定性好、扎根當地的渠道!按送,國能發電由各區域項目公司出面,聯合當地各主要的生物質利用企業,自發成立‘資源利用聯誼會’,這樣在宏觀上能夠加強資源的合理優化調度和充分開發!崩蠲骺鼘Ρ緢蟊硎。業內普遍認為,國能發電這一經驗值得在成型燃料、生物乙醇行業進行推廣。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委會秘書長袁振宏則建議,“十二五”期間應調整支持政策,通過簡化審批手續等方式,加大對小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支持力度。“在同樣享受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前提下,小項目由于不受原料限制,有多少原料發多少電,所以比較容易贏利;大項目因受原料限制嚴重,所以其經濟效益并不是很理想。”袁振宏表示。
在生物乙醇方面,袁振宏建議,“十二五”期間,燃料乙醇應將重點放在薯類和甜高粱制備乙醇這個1.5代生物乙醇技術路線上,特別是要大力推廣種植甜高粱!疤鸶吡痪哂休^強的耐旱、耐堿性能,適合在我國大面積的邊際性土地種植!痹窈旮嬖V記者,由于其通過甜高粱秸稈提取的糖汁生產生物乙醇,所以不會“與民爭地”、“與人爭糧”,是比較理想的1.5代生物乙醇技術。
對于這一觀點,諾維信(中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公關部高級經理朱曉青表示了認同!半m然我們與中糧、中石化正在建設年產5萬噸的第二代纖維素乙醇產業化示范項目,但這個項目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和中試過程,所以‘十二五’期間不會在整個生物乙醇產量中占據太大比重。這一時期重點還是放在1.5代生物乙醇技術上!敝鞎郧嗾J為,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情況推廣種植適合本地區的能源作物,形成能源農業基地的建設藍圖,這也將為第二代生物乙醇打下堅實基礎。
在生物柴油方面,袁振宏認為,應該制定限制餐廚垃圾廢棄油脂流向的配套政策,從而保證生物柴油原料供應。同時,還應該對具備回收和處理餐廚垃圾資質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以激發其能夠盈利的生產積極性。
對于推動生物液體燃料發展,劉德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首先,政府要起到引導和支持作用,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提高財政補貼。如像韓國那樣出臺必須使用乙醇汽油的強制標準,這將有利于形成穩定的需求市場。
“其次,要加大對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的資金投入。實現既有政府投入,也有社會資金的投入,如通過免稅、退稅等經濟手段,激發社會資金投入的積極性;規定市場融資和金融資本要優先支持生物液體燃料等可再生能源行業。”劉德華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