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下達“特急”通知,對“十二五”風電實行總量控制,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2583萬千瓦。
“十一五”期間,風電裝機規模大幅超過國家相關規劃,創造了連續翻番的發展奇跡,“十二五”期間,風電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但之前“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現象可能不會再出現。與超速發展相關聯的“并網難”問題也將得到有效控制。
國家能源局近日下達“關于‘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安排全國擬核準風電項目總計2583萬千瓦。并明確要求:“未列入表中的項目不得核準!眹夷茉淳中履茉春涂稍偕茉此靖彼鹃L史立山表示,能源局采取計劃安排方式對風電建設項目進行管理,主要是針對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地方不顧前期工作深度、電網接入和電力市場條件等,盲目核準風電建設項目出現的不協調問題,而采取的一項管理措施,目的是從加強項目核準管理入手,更加注重把握風電發展的節奏和質量,有效發揮風電的發電效益,引導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國家能源局開始從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入手,規范風電產業發展。
連下五份“特急”通知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此次共下達五份通知。
首先,針對天津等25省區市下達的《關于“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稱,能源局 “審核部分省(區、市)提出的風電開發方案,同意將前期工作充分、電網接入條件落實的項目列入‘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共計1300萬千瓦!25省區市的具體分布情況為:天津11萬千瓦、山西130萬千瓦、遼寧86萬千瓦、上海14萬千瓦、江蘇61萬千瓦、浙江22萬千瓦、安徽20萬千瓦、福建59萬千瓦、江西19萬千瓦、山東132萬千瓦、河南34萬千瓦、湖北15萬千瓦、湖南45萬千瓦、廣東68萬千瓦、廣西18萬千瓦、海南10萬千瓦、重慶15萬千瓦、四川20萬千瓦、貴州50萬千瓦、云南64萬千瓦、陜西35萬千瓦、甘肅55萬千瓦、青海27萬千瓦、寧夏60萬千瓦、新疆230萬千瓦。
同時,針對風電資源豐富的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吉林分別下達的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顯示,黑龍江擬核準項目規模為210萬千瓦、內蒙古為563萬千瓦、河北為302萬千瓦、吉林為208萬千瓦,合計1283萬千瓦。
記者注意到,國家能源局此次一次性下達了全國29個省(區、市)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總規模達2583萬千瓦;而且在五份計劃通知上,全部標有“特急”字樣。
業內對于這一政策的解讀,普遍認為是國家開始強制控制風能開發的節奏,量化各地新建風電指標。
市場分析人士則認為,此次下發的風電項目規模普遍低于各地發展風電的預期,而市場的緊縮使風電行業從擴張期進入整合期,利潤越來越薄,導致風電行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非?皯n。中小風電設備企業為消化庫存和維持訂單增長而進行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貧風區”獲得少量項目
此次獲準項目最多的內蒙古,并沒有表現出“喜出望外”。內蒙古有關人士表示,500萬千瓦風電項目對于內蒙古來說并不算多,有消息稱,內蒙古規劃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0萬千瓦,此時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為1260萬千瓦,500萬千瓦并不能在內蒙古的風電目標中占太大比重。
記者還注意到,風力資源豐富的甘肅,此次僅獲批55萬千瓦風電項目,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所在地區獲得如此小的份額,不免讓人聯想到是否與之前的風電事故和整頓有關。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向記者表示,可能沒有太大關系,甘肅千萬千瓦級風電項目二期工程的300萬千瓦已經在此前得到核準,可以進入招標階段,可能是由于項目儲備比較多,所以此次甘肅獲批項目較少。
四川僅獲得20萬千瓦指標,排在29省市的倒數第8位。當地投資熱情與國家規劃相去甚遠,甘肅省發展改革委為四川感到“委屈”!斑@主要是對四川風能資源的‘刻板印象’!备拭C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四川的風能資源沒有得到外界的全面認識,以為只有安寧河、大渡河和岷江等幾條河谷才有少量風能資源,屬于典型的“貧風區”。
而施鵬飛告訴記者,四川可能更多的受到風電建設場地的限制,有些風能資源在山谷里面,給裝機和線路送出帶來一定困難。
國家能源局此次也給風力資源不多但用電量大的地區一定的份額。業內人士分析,國家提出風電向“大規模開發和分散式開發并舉”轉變,再加上低風速風機的設備性能不斷改進,以前認為不適合發展風電的地區也在開始發展風電,由于地理位置因素,這些地方的項目更方便被電網消納。
目前的風電分散式項目也都是由開發商投資建設,采取相對集中的模式,還沒有進展到家庭式的分布式利用階段。
地方5萬千瓦審批權受限
地方 “不得審核國家下發列表以外的項目”,有業內人士把這句話理解為對地方審批權的收回。施鵬飛告訴記者,并未看到收回地方審批權的任何通知或文件,只是給地方審批的范圍加上了一個“框框”。
“地方上核準的項目,風電的電價補貼都是國家統一買單,現在限制地方核準項目數量,也是國家給地方限定了補貼的總量,這樣一來,可以全面、協調地考慮補貼范圍!笔i飛說。
如果地方核準項目超出國家劃定的范圍,并網問題就可能得不到解決,入網之后,也可能只按照火電價格進行收購,享受不到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補貼。
據了解,根據此前風電項目管理相關規定,投資5萬千瓦及以上規模的風電場需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5萬千瓦以下的風電場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后,由地方政府核準。地方核準項目的靈活性客觀上促進了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由此帶來的一些問題也相繼暴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風電開發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比如,許多項目上馬時沒有考慮到電網接入,造成風電并網難、“棄風”現象嚴重、風電機組閑置等問題,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通過地方政府拿到項目再轉手倒賣的怪現象。
送出線路核準尚待跟進
記者注意到,內蒙古擬核準項目規模為563萬千瓦,是獲批項目最多的地區。截至今年7月底,內蒙古風電裝機規模已有1260萬千瓦,同比增長61.91%。內蒙古風電送出問題尚未解決,此次又獲批500多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這是否會加劇內蒙古風電的送出難問題?施鵬飛向記者表示,此次項目下達可能是解決內蒙古風電送出問題的契機,鑒于以前的問題,此次規劃肯定考慮了電網送出因素。
據了解,在針對風電資源豐富的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吉林等四省區的通知中,能源局強調指出,要“加快研究區域內風電規劃和消納方案,銜接好電力送出工程,保持風電與電網協調發展!蓖瑫r,要求電網公司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電網接納風電的能力,通過優化系統配置和運行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研究通過電蓄熱、熱泵采暖等技術利用低谷電的方式,改善電力系統負荷特性,增加系統接納風電的容量空間!苯刂涟l稿前,記者尚未從內蒙古得到風電送出線路核準的相關消息。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規劃“三橫三縱”特高壓交流線路和15條直流線路,這21條特高壓線路中,有7條是以內蒙古為起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