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爐的預期又將升溫。據報道,該《規劃》已經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新能源產業作為《規劃》重點產業之一,鎖定了核電、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四大產業。
筆者注意到,目前業界對生物質能的裝機容量較為確定。據悉,未來5年,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300萬千瓦。同時,有專家認為,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因此,生物質能發電有望成為新能源產業重頭戲。
去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出臺了全國統一的農林生物質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標準(0.75元/千瓦時)。新政策提高了上網電價,為生物質電廠發展清除了障礙。
雖然國家出臺了新的上網價格,但生物質發電項目仍然處于成本過高,收益率偏低的局面。目前生物質發電成本較高,單位建設成本一般在9000元/千瓦左右,而火電建設成本在4500元/千瓦左右,小型水電、光伏發電、風電建設成本均為8000元/千瓦左右,生物質電廠建設成本是火電的兩倍。
同時生物質發電原料具有運輸半徑限制,一般不超過80-120公里,否則運輸成本的上升會導致生物質發電經濟性下降;生物質發電原材料短缺,燃料成本大幅上升,降低了生物質電廠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
現在政策給予生物質能發電售價為0.75元/度,而根據根據A股上市公司凱迪電力資料顯示,該項業務的毛利率為20%,這意味著公司生物質能發電的成本在0.6元/度。而在生物質能發電的總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
以稻殼燃料為例,凱迪電力目前實現盈利的成本紅線是400元/噸的收購價格,然而這個紅線在2009年大打“價格戰”時幾被觸及,當時稻殼收購價一度上探到380元/噸。如今采用超高壓流化床技術,電廠成本紅線可能上調到600元/噸,電廠盈利空間也將水漲船高。
據了解,由于生物質能發電受到政策扶持,許多企業競相進入該行業,并且為節約成本,企業選址點均在秸稈產地較多的村鎮,便形成了一個村鎮產秸稈、多家企業需求的局面。如此,將秸稈價格提高,使秸稈的收購成本上漲,這顯然會影響企業的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