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能源信息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能源信息 >> 油氣煤炭 >> 正文
拷問渤海溢油事故 三大疑問何時能解?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1-8-3 12:33:40 用手機瀏覽

    從蓬萊19-3油田B平臺6月4日首次發現溢油至今,整整過去兩個月了,此次溢油事故依然有三大疑問需要尋求答案,但是誰能解?何時能解?

    1.堵漏需要多長時間?

    事后披露的信息顯示,6月4日,由中海油擁有51%權益、康菲公司作業的蓬萊19-3油田B平臺附近發現了海底滲油。6月17日,另一座平臺——C平臺在鉆井作業期間發現油氣氣泡出現在海面,該平臺距B平臺附近的海底滲油地點約2英里。

    經過一個月的信息真空期后,國家海洋局、中海油和康菲終于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相關信息。在國家海洋局7月5日召開的媒體通報會上,和康菲、中海油7月6日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各方均表示除發生事故的作業平臺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現以外,海面已無明顯漂油。

    康菲7月6日表示,已經在B平臺的漏油點上安裝了海底集油罩,大部分滲油已經停止。另一方面,通過打水泥塞,使C平臺的滲油在48小時內得到成功控制。

    然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19日在C平臺附近仍看到有油花冒出海面,并有油帶在平臺附近出現,康菲公司負責人對此解釋稱,由于潛水員下海清理油基泥漿,導致更多的油花從泥漿中翻了出來,C平臺并沒有繼續發生溢油。

    當記者詢問其何時能夠完成清污,并完全停止溢油時,康菲中國商務副總裁倪明康無奈地表示,他們從未處理過類似的溢油情況,無法確定何時能完成清理工作。

    國家海洋局發布信息顯示,B平臺溢油點附近直到7月31日仍發現油花溢出,并出現小面積油帶;C平臺附近也仍有油花持續溢出,附近海域發現油帶。

    難道清污就無限期地拖延下去嗎?溢油發生一個多月后,海面為何還有油花冒出?到底誰該對清污和溢油期限負責?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7月31日向康菲公司下發通知,要求其加快C平臺海底油污清理工作的進度,8月7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8月10日前向分局提交清理回收效果的評估報告。

    令人不解的是,康菲公司為何在7月6日就宣稱在渤海灣作業區已沒有任何油膜,油膜的源頭已經被控制,回收清潔工作基本完成?

    康菲公司此前一再表示,這起事故與2010年發生在墨西哥灣的事故完全不同,這次事故的泄漏量遠遠小于墨西哥灣的事故,此次發生事故的區域是僅有90英尺深的淺海,能夠迅速控制并回收清潔油膜。

    但事實是,溢油后時間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了,油花仍在不斷冒出。公眾發出質疑: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全堵住漏油? 此外,此次事故的確切原因到底何時能公布?

    2.環境評估誰在做?

    溢油事故發生后,康菲公司負責人從未公開回應溢油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問題。倪明康7月19日對環評問題回避稱,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做好溢油的清理工作,環境影響評估不是其工作重點。難道康菲公司對事故所造成的環境損害視而不見嗎?為何康菲不直接回應其到底有沒有做環境評估的工作呢?

    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康菲中國企業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總監薛東明表示,康菲正在與相關機構共同開展環境評估工作,但這個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進展不便透露。至于與具體哪個機構合作開展環評工作,薛東明表示暫不便公布。

    自然之友等12家環保組織8月1日發表公開信,指責中海油與康菲公司至今還沒有公布此次海洋溢油生態損害程度的調查結果和海洋溢油生態損害評估結果,也沒有對受傷害的海洋生態系統提出相應的治理和補償方案,中海油與康菲公司更沒有對遭受污染損害的當事人提出清晰的賠償方案。

    12家環保組織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漏油事故已經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和影響,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調查和評估。希望國家海洋局能夠公布生態損害評估的進展情況,包括污染源的診斷、污損對象及程度確定、生態污損評估等方面的詳細內容。

    對于環保組織的質疑,國家海洋局新聞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李謀勝對記者表示,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溢油事故發生后一直在調查、監測溢油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每當有確切調查結果時都會及時向公眾公布。

    另據國家海洋局內部人士透露,國家海洋局內部正在對此次溢油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估,但為了更好地進行相關調查,在最終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不方便完全公布調查細節和內容,以免“打草驚蛇”。

    環評工作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做出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所長王清印日前對記者表示,原油在海上的擴散有時候肉眼看不見,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對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在短期內看不出來,需要長期監測才能做準確評估。王清印說,以海洋漁業為例,要研究溢油對其影響,一般要以一年為周期來監測其影響。

    除了海洋生態影響,溢油對環境造成的損害還包括對漁業養殖的影響。漁業養殖的影響則應該由農業部系統負責評估。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對記者表示,農業部將會跟蹤了解渤海各類溢油事件對漁業的不利影響,組織有關專家綜合調查分析,但目前農業部并未披露具體的行動計劃。

    3.經濟賠償路在何方?

    根據我國現行海洋環境保護法規定,進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處以3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此次事故對康菲石油的索賠金額最高可能僅為20萬元人民幣。

    但國家海洋局表示,會代表國家對責任方提出生態索賠的要求,不過國家海洋相關責任人坦陳,溢油事故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難以估量,索賠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國家海洋局對責任方的生態索賠尚未取得實質性效果。

    而自然之友等12家環保組織則表示,如果國家海洋局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無法提起公益訴訟,環保組織將不排除在近期率先提起。自然之友媒體聯系人楊洋說,正在與相關律師聯系,為公益訴訟做準備工作。而懷疑受到此次溢油影響的漁民們也準備用法律的武器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但是漁民們的索賠之路卻并不順暢。

    河北樂亭縣水產養殖協會會長楊基珍日前對本報記者透露,樂亭縣160多戶漁民的經濟損失超過3億元,漁民們將聯合起來向康菲和中海油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但是,楊基珍說,由于經費有限,并且缺乏權威部門的幫助,漁民們的索賠并不容易,目前還未進入正式的法律程序。

    北京中咨律師事務所夏軍律師對記者表示,在漁民們向事故責任方提出經濟賠償時,農業部有責任提供權威的鑒定報告;同時,農業部還應該代表公共利益,要求相關企業賠償漁業資源的公共損失。

    國家海洋局、農業部、漁民和其他遭遇損失的個人都有權利對溢油事故的責任企業要求經濟賠償,但問題是,誰愿意并有能力承擔要求經濟賠償的費用和責任,誰又有義務督促責任企業賠償相關損失呢?

    業內人士表示,在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中,索賠是一個難題。國家海洋局和農業部在此類事件中,權利和義務存在交叉,兩者又會有相關的利益博弈;而遭遇損失的個人由于能力有限,并且個體之間較分散難以集中力量提起訴訟,因此造成污染的企業往往并不用對環境損害付出較高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康菲石油攜中海油召開發布會向公眾道歉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備1600209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